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于谦之死: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来源:肥壤网 2016-03-01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于谦之死: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于谦之死: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吧。

皇帝故事:于谦之死: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皇帝被敌军俘虏,简直是奇耻大辱,大臣们向代理朝政郕王朱祁钰提议,应当对“倾危社稷,构陷皇帝”王振党羽与家属,严加惩处,以安人心。话音刚落,愤怒官员一拥而上,把王振党羽马顺活活打死,接着又把另外两个党羽毛某、王某打死。王振侄子王山也被抓来,跪于廷前。一时间朝班大乱。缺乏政治经验郕王朱祁钰不知所措,溜之大吉。刚刚升任兵部尚书于谦当机立断,一把抓住朱祁钰袍袖,向他耳语几句,请他当场表态。朱祁钰按照于谦交代,对文武百官说,马顺等罪该处死,随即下令,把王山押往西市凌迟处死,王振家属无论老少全部斩首,家产充公。一场骚乱终于平息。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手说:今日之事,即使有一百个王直,也办不好啊!

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后接受群臣建议,命郕王即帝位。郕王惊慌失措,躲进了自己王府。于谦前往劝说,臣等实在是担忧国家,并非为私人考虑。九月初六,郕王朱祁钰受命登基,改年号为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这两件事使朱祁钰对于谦顿生敬意,加封他为太子少保。当时京城人心汹汹,副都御史徐有贞主张“南迁”,实际上是放弃北京逃跑。于谦坚决反对,声泪俱下地对皇帝说:京师乃天下根本,宗庙社稷宫阙百官万姓所在,一动大事尽去。敢言南迁者,斩!他也反对关闭九门困守消极态度,主张积极出击,挫败敌军狂锋,说:“不能战,何以守 ”他亲临前线,誓师六军:如今事机在此一举,一不奋勇则祸患立至,虽生不如死。

挽狂澜于既倒,干谦厥功至伟,朱祁钰对他更加倚重。他兢兢业业忠心报国,经常在办公室过夜,很少回家。操劳过度,痰疾发作。皇帝朱祁钰不仅派遣太监轮番前往探视,而且自己亲自上万岁山砍伐竹子,提取竹沥,送给于谦服用。《明史·于谦传》对于这一细节,有这样感叹:“宠谦太过!”这话含义意味深长,皇帝过分宠信必然会引来其他官僚妒忌,使自己处于孤立境地。正如、《皇明书》所说:皇上推诚委任,于谦亦自信不疑,于是忌者侧目,言官们说他“柄用过重”,“目为跋扈”。《石匮书》也说他:“衿傲自用,遇勋庸国戚若婴稚,视士类无当。”这对于于谦而言,并不是好事。

何况朱祁钰登上皇帝宝座后,贪位心理作祟,一方面把回归英宗朱祁镇幽禁于南宫;另一方面废掉英宗长子朱见深皇储名位,改封为沂王;册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皇储。内阁六部大臣迫于皇帝压力,起草文件,声称:陛下使国家中兴,皇储理应归于圣子。于谦惊愕无语,考虑到皇帝对自己恩宠,违心地在文件上签了名。不久,朱祁钰独子——皇储朱见济夭折,储位虚悬,不少正直官员主张恢复沂王朱见深皇储名位,遭到皇帝否决。于谦再一次陷入困境,既不便表示赞成,也不便表示反对,只能保持沉默。英宗复辟以后,这就成了政敌攻击他一条罪状。于谦已经预感杀身之祸随时可能降临,引镜自照,叹息道:此一腔热血不知竟抛洒于何地

一手策划英宗复辟石亨、徐有贞,到再度登上皇位朱祁镇宠信,公报私仇,诬陷于谦和内阁大学士王文“意欲迎襄王世子”为皇储。三法司官员屈服于石、徐之流淫威,以“谋逆”罪判处于、王二人极刑(凌迟)。对于这样诬陷,王文愤怒之极,眼若喷火,据理抗辩。于谦在一旁冷笑道:这是石亨、徐有贞意思,辩也无用,不论事情有无,彼等一定要置我辈于死地。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

上一篇:罪人容易罪己难
下一篇:黄袍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