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江山

来源:肥壤网 2016-04-09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江山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江山吧。

中国历史:江山

公元1689年,康熙大帝第二次巡游江南,在扬州平山堂行宫召见了僧人画家石涛。对于这次召见经过,历史记载大致如此:在众多被召见者中(他们大多为江南文化名流)康熙一眼认出石涛,喊出了他名字。五年前,石涛挂单南京长干寺,恰逢康熙第一次巡游江南路过该寺,石涛和寺里僧众一道恭迎接驾,与康熙有过一面之缘。康熙大帝贵为天子,日理万机,见识过人物如过江之鲫,不计其数,要记住一位只有一面之缘人物并不容易。故此,五年之后再次邂逅,当康熙一眼认出石涛并且喊出他名字时候,石涛受宠若惊,备感荣幸,当场挥毫泼墨绘制一幅《海晏河清图》献给康熙大帝,以颂扬康熙大帝和大清帝国伟大功绩。这还没完,召见结束后当天晚上,石涛还难以平静,作诗两首,再次颂扬康熙大帝,记录下自己受宠若惊、感激涕零心情。

在中国绘画史上,这是一次着名召见,也是一次充满争议召见。对于敬仰康熙大帝人们,他们认为这次召见,对石涛绘画技艺提高有着不可忽视作用。因为在此之后,石涛搭上了康熙回京顺风车,作为皇帝贵宾进入京城核心艺术家圈子,以和王原祁、王白石等当时画界泰斗切磋技艺,大长了见识,大开了眼界,才创作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这样惊世杰作。正是因为这次会见,石涛才有了京城之行,以印证自己技艺,获了真正自信,致使他回到扬州之后,画风大变,臻于化境,以跻身于中国古代伟大画家之列。对于讨厌清朝皇帝和满清王朝人来说,身为前朝大明靖江王朱守谦十世孙石涛,在这次召见中不仅没有流露出丝毫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反而对康熙大帝感恩戴德,卑躬屈膝,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对此人们颇有微词。满人大清帝国夺了大明江山,石涛作为大明皇室后裔,竟然亲手为康熙大帝献上《海晏河清图》,不是明摆着承认自己祖上没把江山治理好,这才易手于大清,在新朝皇帝手中四海升平、一片清明吗?石涛这样做,简直是辱没祖宗!如此无耻不肖之人,怎么配上一代伟大画家称号?

这样争论并不奇怪。对于一个人评价,“长于知礼仪”是中国优良传统,历史上着名人物,他们一生形迹,往往免不了被后人用礼仪道德标尺丈量过来、丈量过去,作为着名画家,石涛自然免不了这样丈量。可热衷于这种丈量人们,通常有这么一个缺点——“陋于知人心”,在礼仪标尺与线条所勾画一位历史人物道德肖像中,他们不屑,也没有能力去描画那位人物心灵图像。比如,对于石涛,对于他和康熙大帝这次会面,他们无法想象两人在扬州平山堂密室中,曾经有过这么一次不为外人所知谈话。

据石涛一位弟子所说,那次谈话,老师晚年时候曾经和他多次说起,但却嘱咐他不可与外人道之,也不能写进任何野史笔记。对于后面一条,那位弟子谨记在心,终其一生,未着一字记录。但对前面一条,那位弟子虽然牢记于心,但还是不小心说漏了嘴,不知怎么,就传到了现在。

据那位弟子所说,老师石涛晚年追忆,那次谈话,是从老师身世说起

康熙:“先生,这里没有外人,我们可以好好说说话。扬州那么多名士,知道朕为何单独召见你吗?”

石涛:“圣意不可妄测,臣僧实不知晓。”

康熙:“估计你也不知。如果朕没记错话,你父亲可是前朝靖江王朱守谦九世孙朱亨嘉?”

石涛:“不瞒陛下,正是。”

康熙:“这么说,你是前朝大明皇室后裔了?”

石涛:“从前是,如今不是。”

康熙:“此话如何说?”

石涛:“天下鼎革之时,纵使国破家亡,但臣僧只有三岁,浑然不觉。臣僧只知随着一位公公,进了一座寺庙。待臣僧稍稍长大了一点,听说当年那些事情,虽然开始时候也很悲切,但那些事情毕竟早已成为前尘影事,与臣僧再无瓜葛,所以也不怎么挂怀。正所谓过去之心不可求,落发之前,臣僧为大明皇室后裔,落发之后,臣僧法名元济,法名之外,臣僧又自号大涤子、清湘老人、清湘陈人、清湘遗人、粤山人、湘原济山僧……名号只是皮相,臣僧之心不着皮相,只随行云流水,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