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日本浪人策划“满蒙独立”始末

来源:肥壤网 2016-06-11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日本浪人策划“满蒙独立”始末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日本浪人策划“满蒙独立”始末吧。

中国历史朝代:日本浪人策划“满蒙独立”始末

川岛知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消息后,彻夜难眠,分割中国计划在他脑海中形成

辛亥革命前后,日本浪人在中国活动十分活跃。他们一方面受到日本政府和财阀支持,一方面与中国革命派、改良派、清政府、袁世凯,乃至宗社党(1912年1月,清朝皇族良弼、溥纯、铁良、善耆等结成集团,名为“宗社党”,其宗旨是反对皇帝退位,反对与革命政府议和)保持着错综复杂关系。

由于这些浪人来中国活动不同,所采取方法、手段各异,因而形成了若干派别和集团。

左翼浪人是真心同情并热忱支持中国革命,如宫崎滔天、山田良政、萱野长知、梅庄屋吉等人,然而他们只是浪人中少数。

右翼浪人也热情援助中国革命,他们接待和保护过留学或流亡到日本去中国革命党人,如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并且为中国革命党人筹措经费,提供武器,有甚至参加了革命军武装斗争。但他们则是为了利用中国革命,以达到扩张日本在华势力。如头山满、内田良平、北一辉等。

另有一种浪人,既不同于左翼浪人,也有异于右翼浪人,他们以扶持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以及清室遗老进行复辟为手段,来达到分割中国。他们被称之为“极右翼浪人”。

川岛浪速,便是极右翼浪人代表人物之一。

这位着名浪人在中国活动先后共30余年。他在漫长冒险生涯中,由一名日本间谍成为清政府学堂警务总监,并与权势煊赫肃亲王成为结义兄弟,而他一手策划并导演两次“满蒙独立运动”,为后来日本关东军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吞并“满蒙”,提供了很好蓝本,起到了先驱作用。

活动时,他已敏感地觉察到中国正处于爆发新动乱边缘。他回日本后,便提醒日本政府必须估计到时局演变,预先决定应变政策。正如他所预料,不久便传来了武昌起义消息。

川岛知中国爆发革命消息后,彻夜难眠,分割中国计划于此际在他脑海中形成。

这个计划与头山满等人计划迥异,但却是为了共同目标,可谓“殊途同归”。

川岛浪速,别弓’风外山人,1865年生于日本信州(今长野县)松本藩一个武士之家,10岁时随父母迁往东京,入御茶水男子师范学校就读。川岛少年时代顽劣鲁莽,常遭母亲责骂,受了很多刺激,他因而立下志愿:“自己无论如何要干一番人类中最伟大事情”,以扬眉吐气。而人类中最伟大事情,首先要属“夺取天下”最难,于是川岛便暗暗发誓:“我也要夺取一个天下!”从此,他开始刻苦锻炼身体,磨炼意志,为实现自己雄心壮志做准备。

1880年,副岛种臣等人创建“兴亚会”,鼓吹兴亚主义。主张中国、朝鲜、日本等同起来反抗白人压迫,而欲兴亚,必先防止中国被列强所灭。川岛受其思想影响,决心到中国大展“宏图”,实现自己抱负。他拒绝了任文部省大书记官亲戚要他学习英语或法语,然后报考大学劝告,考入东京外语学校“支那科”,学习汉语课程。

当时日本社会,人们都以让子女学习英、法语文为荣,认为中国语文不值一学,川岛选择受到亲友讪笑和劝阻,但他一概置之不顾。在校学习期间,他广泛涉猎中国历史、地理、天文、兵书等,犹爱读《史记》中《项羽本纪》、《高租本纪》、《荆轲传》等篇目,时常高声诵读这三篇传记,十分崇拜项羽、刘邦和荆轲。

川岛家破产后,川岛因学习成绩优秀,获官费奖学金待遇,以继续学业,他在校学习期间,曾作过两首咏志诗,一首是:

雄心空屈书窗里,

枉拔宝刀试击撞。

何时鞭起铁蹄马,

踏破坚冰鸭绿江。

另一首是:

东海英雄姓是源,

铁鞭曾指大昆仑。

谁知万里平沙草,

已被神州雨露恩。

这两首诗,文句虽然粗劣,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川岛跃然欲发野心。

1885年,20岁川岛浪速经在陆军参谋本部任职同乡福岛安正大尉介绍,到中国从事谍报活动。

甲午战争爆发后,川岛在日军第3旅团当翻译,此后又随乃木希典率领第2师团入侵台湾。由于口军受到台湾民间六个宗教团体约10万之众坚决抵抗,进攻受阻,川岛奉日军司令部之命,前往说降,获成功,受到乃木希典赏识。

1900年,中国义和团运动爆发,川岛在德国军队准备炮轰紫禁城之际,只身前往劝说守城清军向八国联军投降,使紫禁城以保全。

此后,经日军提议,由八国联军任命川岛浪速为紫禁城监督,为他日后以结识庆亲王、肃亲王等一大批清廷权贵提供了良机。

1901年4月,日军在北京北新桥旧神机开设京师警务学堂,以川岛为总监督,训练新式警察。6月,联军向清政府移交北京部分民政治理权,庆亲王奕勖认为川岛“品学兼优,公正诚意,为保护我官民有功之人”,向口军提出借聘川岛继续管理警政事务。日本方面当然求之不。清政府于是赐川岛四品顶戴,成立北京警务厅,任命川岛为总监督,全权办理北京警政事务,成为第一位在清政府中任高官外国人。后来由于德、法、俄等国嫉妒和北京提督衙门反对,清政府不已聘川岛为京师警务学堂总监,全权办理包括毕业生分配定级、任职后考绩升迁等一切事务,并效法日本设立新警察制度。从此,川岛成为在中国最有政治势力日本浪人。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死后,袁世凯回河南老家“养疴”,川岛浪速一时成为日本侵华谋略谍报活动头号人物,他要让中国“南北两分”

川岛浪速为了使自己宏伟计划不至于成为虚无海市蜃楼,在去中国时,特地转道汉城,拜访了朝鲜总督寺内正毅大将。

当川岛说出自己分割中国计划时,寺内当即表示赞同,并表示将在适当时机给予川岛有力支持。

寺内大将许诺,使川岛更加雄心勃勃,觉有坚强后盾可依,分割中国宏伟计划,一定能够实现。

川岛浪速回到北京后,没有立即到东交民巷肃亲王府拜访他结义兄长善耆。他稍事休息,便驱车前往日本驻华公使馆,去会见伊集院彦吉,他要与这位日本驻华公使共商大计,因为伊集院如果赞成他计划,便可将其直呈内阁,取日本政府支持。

清朝灭亡前数年间,日本侵华谋略谍报机关获取清政府最机密情报渠道有两条,一条是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通过军机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及其幕僚探知:另一条便是川岛浪速通过肃亲王善耆从参谋总长涛贝勒、军机大臣疏朗、陆军部大臣铁良等人口中探知。川岛浪速凭借与肃亲王结盟关系,到清廷核心机密情报最为迅速。

1908年底,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死后,醇亲王载沣摄政,将袁世凯贬回河南老家“养疴”,伊集院彦吉情报来源顿失,一时间变失魂落魄,在对华谋略谍报活动上,更加依靠川岛浪速勾结肃亲王这条线。川岛浪速一时成为日本侵华谋略谍报活动头号人物,而伊集院与川岛之间关系,也由此变更加密切。

正在办公伊集院彦吉,听门卫报告川岛浪速来访,心中一喜,有川岛在北京,他又可以继续获悉清政府高层情报了。他立即放下手头公务,热情地接待风尘仆仆川岛。

等伊集院详细地介绍完中国当前情况之后,川岛说:“中国目前动乱,正是解决满蒙问题大好时机,我大日本帝国如果不能很好把握利用,恐将被其他强国捷足先登。”

“这一点,在下也很清楚,但为了进一步看清中国局势发展,内阁尚未做出对华决策。”伊集院说。

“在下身居中国多年,对中国朝野情况已经了如指掌,今遇事变,如临战阵,我等只有根据目前情势及时做出应变之策,如坐等内阁指示,恐怕会贻误战机。”

“请问阁下有何良策?”

“在下在国内听到武昌起义消息,夜不能寐,反复思之,以为中国只有实行南北两分之策,最有利于我日本帝国。”

“何谓两分之策?”

川岛浪速起身走到墙边,指着墙上大幅中国地图比划说:“所谓南北两分之策,就是以黄河为界,将黄河以北划为‘北清帝国’疆域;而黄河以南,则暂且听任革命党所为。”

伊集院听罢一笑,说:“这可能只是阁下一厢情愿,清朝开国至今已两百余年,宣统皇帝难道肯按照阁下建议,将祖宗打下来江山轻易丢掉一半?”

“南北两分之策,当然不是仅凭一纸建议让清廷采纳,而是要让其迫于形势,不已而接受之。清政府已腐败不堪,民间积怨甚深,而今一方举事,必成八方呼应之势,革命党人势力将会迅速壮大。然而清军将领之间争权夺利,多有龃龉,士兵训练废弛,纪律败坏,多无斗志,清廷已无法靠这样军队来抵御起义军进攻。如此一来,清国必然要向我国求援,而我国正好可以借机派遣大批军官加入清军,以控制清国军事力量。如果革命军兴师北伐,我国便可以协助清军将其击败。”

“嗯,如此说来,南北两分,倒不失为良策,但不知将来派遣我国军官加入清军一事是否可行?”

“阁下对此事不必多虑,我来华时途经朝鲜,曾经拜访过寺内正毅大将,他对‘南北两分’之策十分赞同,已允诺挑选军人,等时机一旦成熟,即派来中国。”

“好,清军一旦被我们控制,中国朝廷必将为我们所左右,到那时……”

“到那时,满蒙也就成了我大日本帝国口中之物。”

两人一唱一和,说到意处,不禁齐声大笑。

10月28日,伊集院彦吉向口本外相内田康哉发出密电,建议政府“趁此绝好时机,亟应在华中、华南建立两个独立国家,而使清廷偏安华北,继续维持其统治,此为对帝国有利之上策”。

川岛浪速拜访过伊集院公使后,便秘密出入王公大臣府第,奔走游说,以图通过元老重臣上奏,使清廷采纳他建议。

然而,出乎川岛浪速意料之外是,当他数日之后兴匆匆地来到日本驻华公使馆,向伊集院谈他游说收获时,伊集院对他“中国南北两分策”已不感兴趣。伊集院言而无信,使他感到愤怒,而日本政府新对华政策,更使他感到吃惊。

川岛浪速见政府对自己“南北两分”策不感兴趣,恼怒难当,决定想办法除掉袁世凯

伊集院彦吉于短短数日之内,便改变了对“中国南北两分策”态度,是因为他接到了日本政府训令。

11月3日,日本外相内田康哉发给伊集院一份密电,严令他“此时应务必与袁世凯一系保持密切联系,这是政府方针。上电所言,不利于帝国之利益,切勿妄动”。

伊集院接到一这份密电后,起先有些意外,但他对中国与世界目前局势略略做了一番分析之后,便对外相发来训令心领神会。

武昌起义爆发,京师震动,清廷急命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新军赶赴武昌,镇压革命。但是,北洋新军是原直隶总督袁世凯一手培植起来,大部分将领都是他心腹爪牙,这帮人原来就不把荫昌放在眼里,再加上袁世凯暗中捣鬼,这帮人胆子更大,对新统帅调遣干脆来了个不买账。荫昌指挥不灵,清廷也束手无策。

后来,驻北京各国外交使团为商讨如何维护他们在华利益,联席召开会议,结果一致接受美国驻华公使建议,促使清政府立即起用两年前被罢黜袁世凯来指挥北洋新军,镇压革命党人。

在各国驻华使团“非袁世凯不可收拾中国时局”叫嚷声中,清廷于10月14日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要他统率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

然而,野心勃勃袁世凯正想趁机向清廷索取更大权力,怎能以“湖广总督”官职为满足?他一面借口“足疾未痊”,稳住劲待在河南彰德老家,不肯出山,一面暗中指使亲信冯国璋、段祺瑞等北洋新军将领暂取观望态度,不要贸然进军。

10月27日,清军进攻武汉受挫,湖南、陕西、江西等省又相继起义,清廷不不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水陆各军。

但是,袁世凯仍不满意。他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授予他军事全权,并保证供应充足军饷。这些条件到满足,他才肯出山。

由于袁世凯“要价”太高,摄政王载沣和众大臣一时犹豫不决,不肯轻易接受他全部要求。

这时,起义省份日益增多,革命形势不断高涨,资政院中立宪派齐声呐喊,提出上奏案,主张立即召开国会,取消皇族内阁,赦免国事犯。在袁世凯指使下,驻滦州直隶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联合第三镇协统卢永祥等,电奏“政纲”十二条,要求速开国会,改定宪法,特赦国事犯,组织责任内阁。

资政院呐喊,张绍曾“兵谏”,和袁世凯要求遥相呼应,使清廷感到压力很大,以摄政王载沣为首王公大臣万分惶恐,被迫屈服,终于下了“罪己诏”,颁布宪法“十九信条”,释放政治犯,免去奕 a href=http://www.jpg"/>

袁世凯目达到,“足疾”立即“痊愈”,披挂出山,南下孝感督师,指挥前线战事。清政府军政大权从而落入袁世凯手中。

从世界形势来看,西方列强都企图利用中国动荡局势,乘机扩大其在华侵略利益。俄国一直觊觎中国北部边疆领土。武昌起义爆发后十天,沙皇政府就指示驻华公使:“把中国分为几个独立国家,在我们看来,与我们广泛利益是一致。”美、英、法等国也在窥伺时机,企图在中国攫取更多利益。而日本想独占中国东北和内蒙东部地区,显然力不从心,而且很可能会引起其他强国干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实行“中国南北两分之策”,对日本并不一定有利,而改为在清政府之外寻找有力代理人,通过代理人来维护日本已到手利益,进而夺取满蒙方针,则明显较为稳妥。

根据这一方针,日本谋略谍报机关和外务省,当然会选中已经大权在握袁世凯。

作为公使,伊集院彦吉必须执行政府训令。于是他断然摒弃了川岛浪速“南北两分策”,转而支持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

川岛浪速在他自传《川岛浪速翁》中描述过他性格:“余之天性,如同脆薄玻璃,稍受刺激,就会引起破裂,实乃一极易冲动之神经质男人。”伊集院迅速变卦和毫无商量余地口气,使他大为愤怒。他跑到公使馆,以极尖刻语言向伊集院发了一通火,伊集院也毫不相让。这场针锋相对争吵,使两人关系从此决裂,在对华谋略方面,也从此分道扬镳。至于搜集情报间谍勾当,也各干各

川岛浪速并未因日本政府改变了对华方针而就此罢休。他仍坚持宣传自己“中国两分策”,并靠自己在华势力和在军界盟友,放手开展反袁活动。经过他鼓动游说,北京驻屯军司令官阿部、北京守备队队长菊池武夫和高山通大佐等人站在了他这一边。

川岛浪速一派坚决反对日本政府支持袁世凯,其理由是:袁世凯是长于权谋诡策、狡猾无比奸雄,内田康哉、伊集院等人竟然看重袁世凯,并把袁捧为“中国唯一大人杰,亲日之神”,他们是中了袁世凯谋略之计,而日本政府也无疑上了袁世凯当。结果,以伊集院为首日本驻北京军事谍报人员、外务情报官员,与以川岛浪速为首大陆浪人、部分驻华军官,分裂成“袁党”和“非袁党”,两派之间斗争十分尖锐激烈。

伊集院彦吉由于代表日本政府一方,在两派斗争占有优势,他为了掌握川岛浪速活动情况,先是派人对川岛进行秘密监视,后来竟开始监听了川岛家电话。这些举动,更加惹怒了川岛,他与支持他口本军官密谋,要想使日本政府放弃支持袁世凯方针,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除掉袁世凯!

川岛浪速决定派吴禄贞千掉袁世凯,岂料袁世凯先行一步收买了吴禄贞下属,剪除了这个心腹大患

早在1908年11月,摄政王载沣以“着即歼缺回籍养疴”谕旨将袁世凯逐出朝廷时,川岛浪速就曾向清廷一位重臣进言:“应杀袁以绝后患。”但他劝告未被采纳。现在,他要亲自策划刺杀袁世凯行动了。

但是,袁世凯接受“内阁总理大臣”任命之后,便走马上任,赶赴湖北前线指挥北洋军队猛攻汉口,杀袁一事,一时无法下手。

川岛浪速思之再三,生出一计,他写了一封密信,派人送给保定第六镇统制吴禄贞,要他在袁世凯北上进京组阁时,在石家庄切断京汉铁路,干掉袁世凯。

吴禄贞,别名梦泽雄,字绶卿,湖北云梦人,自幼好学,9岁就能下笔成文,且好读兵书,研究兵法。甲午战争结束那年,吴禄贞考中秀才,这场战争失败使他感到,只有拿起武器,效命疆场,才能救国救民,于是他弃文从武,考入湖北武备堂,翌年被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学习,成为清政府留日学习军事第一期士官生。他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期间,便加入了孙中山领导兴中会,是一位暗中主张革命,坚决反袁清军将领。

吴禄贞在日本留学期间,和川岛浪速有过交往。而吴禄贞回国后所作所为,川岛也颇了解。因此他在与伊集院彦吉一派斗争日趋激烈之际,便想起了吴禄贞。

武昌起义消息传来,吴禄贞兴奋异常,为与南方革命军会师,他自告奋勇,上书清廷,请求率部去南方“平乱”,但陆军大臣荫昌早已查知吴禄贞与革命党关系密切,对他很不放心,他对军谘大臣载涛说:“此人武烈过人,如果让他带兵到前敌,就是放虎归山,一O反戈起义,局势将不可收拾。”坚决不同意吴禄贞请求。

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上书朝廷,进行“兵谏”之后,清廷深怕后院起火,深感不安,陆军大臣荫昌知吴禄贞在北洋军中素孚人望,便令他前往“宣慰”。吴禄贞一到滦州,马上召集官兵,向他们阐明当前形势,鼓动他们一同起义,众将士备受鼓舞,表示听从他指挥。吴禄贞遂与张绍曾、卢永祥等拟定了进攻北京计划,决定趁陆军大臣荫昌率大军南下、京畿空虚之际,以张绍曾第二十镇为第1军,蓝天蔚第二混成协为第2军,卢永祥所部为第3军,从滦州西进,吴禄贞率第六镇从保定北上,两路人马互为犄角,于丰台会师,合力进攻北京,两百余年之满清王朝则可倾覆于一旦。

但是,此事被清廷提前知悉,摄政王载沣立即密令将滦州车站所有车皮悉数调往北京,以防吴、张用来运兵北上;同时急调吴禄贞第二十协吴鸿昌部,开赴山西镇压民军,以拆散吴、张联合行动,让吴部与民军厮杀,消耗其实力。

在军队开赴前线之前,吴禄贞做了两手打算,一是第二十镇与第六镇同趋北京,推翻朝廷,与南方革命军联合,建立民国;二是两部会师北京后,打出维护清廷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先解决袁世凯,再分化瓦解北洋军,相机行事。

11月4日,吴禄贞在娘子关与山西都督阎锡山密晤,议定成立“燕晋联军”,由吴禄贞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指挥第六镇及第二十镇张绍曾部、第二混成协蓝天蔚部,与山西军举行起义,会师北京,然后粉碎袁世凯北上组阁计划。

不料,起义尚未举行,吴禄贞竟被袁世凯派人收买其部下而遭到暗杀。

原来,袁世凯对吴禄贞早有提防,他出山后,一直密切注视着吴动向。他侦知吴禄贞一系列行为,其矛头所向,不仅指向清廷,也指向他袁世凯。吴禄贞计划一旦实现,中国便会成为革命党人天下,而他北上就任内阁总理大臣,夺取清廷政权计划就将化为泡影。他岂能让马上到手北方政权就此断送?岂能让别人在背后狠狠戳上一刀,将他置于死地?剪除吴禄贞这个心腹大患,已成了刻不容缓急务,成了他北上组阁前头等大事。于是他决定采取暗杀手段,除去劲敌。

袁世凯派往石家庄刺杀吴禄贞周符鳞,原是第六镇十二协统领。吴禄贞上任后,见部队军纪废弛,兵无斗志,决心进行整顿以重振士气,周符鳞整天躺在烟榻上吸鸦片,对部下不管不问,吴禄贞下令:“十二协协统周符鳞烟瘾甚深,行同盗贼,应立即撤职。”周符鳞被撤职后,虽被陆军大臣荫昌调到其他部队任职,但他对吴禄贞仍怀恨在心。袁世凯正是利用他对吴禄贞仇恨,才命他前去刺吴。周符鳞接受袁世凯密令后,于11月10日从汉口前线赶赴石家庄,用两万元收买了骑兵第3营管带马蕙田,要他尽快下手。

11月6日夜,吴禄贞在石家庄召开中级以上军官会议,当场宣布:采取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明晨即开往北京。并向官兵分发了白布臂箍,令大家分别缠在左上臂,作为举事标志。会议结束后,吴禄贞回到作为临时指挥部石家庄火车站。他想到三路大军即将会师北京,心中十分激动,毫无睡意,便在指挥部内批阅文件,处理未尽事宜。

这时,被周符鳞收买杀手马蕙田,带着几名士兵突然闯了进来。吴禄贞抬起头,问:“马管带此时找我何事?”

“我们来向大帅贺喜。”马蕙田满脸堆笑,对吴禄贞说,随后弯下腰,深深作了一揖。

马蕙田弯下身时,迅速掏出,趁吴禄贞不备,向他抬手就是一枪,但由于紧张而未能命中。

吴禄贞一惊,急忙从椅上跃起,从窗口跳出室外。

不料,马蕙田早已在窗外安排了伏兵,吴禄贞跳出窗外,还没跑L两步,伏兵便向他开枪,吴禄贞身中数弹,当即倒地身亡。

马蕙田拎着枪从办公室跑出来,见吴禄贞已死,狞笑一声,抽出刀来,割下了他首级,准备以此向周符鳞请赏。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