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7 驼峰航线——喋血远征

来源:肥壤网 2016-06-26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7 驼峰航线——喋血远征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7 驼峰航线——喋血远征吧。

中国历史朝代:7 驼峰航线——喋血远征

抗战中中国到了四面楚歌境地——战略物资运不进来,出口物资运不出去

1938年6月,日军切断了粤汉铁路,中断了中南和西南大后方供应线后,中国当时依赖外援渠道仅剩三条:一是从香港经广州到武汉;二是从中国新疆迪化(乌鲁木齐)到苏联阿拉木图中苏公路;三是从昆明到缅甸腊戍“滇缅公路”。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后,中国对外联系第一条渠道——从香港经广州到武汉,改由经法属印度支那海防、河内到云南老街再到昆明,或通过滇越铁路直达昆明。1940年6月法国沦亡后,中国通往海防、河内运输线中断。

1941年3月13日,苏联和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已自顾不暇,加之受《苏日中立条约》制约,不可能再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援助。中国对外联系第二条渠道——中苏公路,不复存在。

现在,缅甸失守,滇缅公路被迫中断,最后一条生命线也断了!至此,中国陆上、海上通道,全部被日军封锁。

这种局面实在太危险了,必须改变,否则,亡国就是唯一结局了。

在前两条通道中断后,靠着滇缅公路,就已无法满足中国战场上所急需武器、弹药、战略原料和其他物资。早在1941年4月29日,罗斯福总统就曾电告蒋介石,表示美国一定要“打破日军封锁,重新找到一条把飞机和军火送到中国有效途径”。

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通过在美国外交努力,同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不计任何困难,必须开通到中国路线”。

对于开通从印度到中国空中航线,应该说中国航空公司是非常有远见。早在1941年初,中国航空公司(中国航空公司于1930年8月1日正式成立,美方有近一半股份)美籍驾驶员吴士驾驶DC-3运输机,在中、缅边境作勘察飞行。吴士驾驶DC-3运输机从缅甸腊戍机场起飞,沿伊洛瓦底江上游至葡萄以北,然后向东进入中国国境后,经丽江、大理、西昌、叙府(宜宾)到达重庆,在白市驿机场降落。这次飞行航线大部分地区是前人从未飞过,当时使用地图很不准确。吴士机组人员用高度表测定了航线沿途山峰高度,并在航图上标出其准确位置和仪表飞行最低安全高度。在这次勘察飞行基础上,开通了印度汀江——中国昆明航线。1941年11月,中国航空公司美籍驾驶员夏普驾驶DC-3运输机,在汀江——昆明航线作首航货运。中国航空公司开通了从印度汀江——中国昆明航线。

情况万分危急。

中国政府代表宋子文和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商议,决定在中国航空公司原来昆明——加尔各答航线基础上,开辟后来称为一条新航线,用这条新空中补给走廊来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抗战物资。

到这一承诺,蒋介石算是稍稍松了口气。

此刻,他寓所客厅里坐着几位国民党军政要人。有军政部长兼总参谋长何应钦,军令部长兼副总长白崇禧,还有林蔚、陈诚、陈布雷、俞飞鹏、商震等。无疑这是一次极其重要会议,会议室鸦雀无声,蒋介石站在临窗前,沉默不语。再过一小时,史迪威将军将从印度飞来。这帮军政要人就是在此等候这位将军

对蒋介石来说,缅甸之战是一件不偿失事,占便宜只是英国人。他初衷并非取悦于邱吉尔而是要让罗斯福重新认识和估价中国,以提高中国同美国人讨价还价地位。然而事与愿违是,蒋介石偏偏为此丢尽脸面。三个精锐军伤亡过半,武器装备丧失殆尽,仰光不仅没有保住,反而险些让日本人打进昆明。以十万大军征战换来一场令人汗颜惨败,这真是蒋介石始料不及

但是蒋介石毕竟是个军人出身政治家,他天才不在于打仗而在于玩弄阴谋。中国远征军失败无疑更坚定了他对中国抗战抱有一贯信念:即以一个半壁沦陷贫弱之国去试图打败一个强大日本帝国,那是白痴才会有可笑念头。

中国不是日本人对手,英国人也不行,只有美国人有能力打赢这场战争。抗战对于中国来说是场无法选择赌博,你已经坐在牌桌上,就必须赌下去。因此唯有谨慎下注和聚敛本钱才不至于输精光。

思忖良久,蒋介石回头对何应钦说道:“敬之,你把美国人那份东西给他们念一念。”

这是一份来自大洋彼岸外交信件。美国白宫总统助理哈里·霍普金斯致函蒋介石,除了重申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抗战态度外,还通知蒋介石,总统准备紧急调遣一百架运输机前往中国运送物资,以弥补滇缅公路被切断损失。信件最后说,有关援助具体事宜已经授权史迪威将军来华处理。白宫态度十分明确,美国政府不希望看到中国政府因失败而丧失信心,因此决定用增加飞机运输昂贵代价来鼓舞抗战士气。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问题出在白宫将大权授予一个他非常不喜欢史迪威,这就使蒋介石心情变郁郁不乐。

“启予,你把子文电报念给他们听听。”蒋介石又指着靠门边商震说。商震在军事委员会担任办公厅主任兼外事局长。

“是。”商震应道,“宋外长二日从华盛顿来电称:缅甸失利影响甚大,白宫和五角大楼俱感震惊。美国公众对我抗战不信任情绪正在增长。考虑到美国国会不久将通过对华援助修正案和对华贷款计划,我国政府对此应予足够重视。另据悉,史迪威已拟就反攻缅甸计划,具体情况不详。”

蒋介石端起茶杯漱了一口,继而又说:“你再讲讲史迪威个人情况。”

“据我所知,史迪威是个很难对付人物。”商震从公文包里取出材料,边翻阅边说,“他有过三次来华任职经历,对中国比较熟悉。他同美国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私交甚密,并且很受美国总统信任。但是在史迪威军事生活中,他最多只有带领一团人打仗经历,那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事。我指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位美国中将非常渴望有机会率领大兵团作战,做个麦克·阿瑟将军或者蒙哥马利元帅那样统帅。

还有情报表明,史迪威与陈纳德有较大矛盾,并且有激化趋势。陈纳德是个自命不凡退役军人,作战勇敢,独断专行,喜欢受人崇拜。他不喜欢别人干涉他事务,尤其干涉他亲手创建航空志愿队。但是史迪威将军是总统任命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他毫无疑问要指挥陈纳德,并且把陈纳德独立王国接管过来。史迪威此次来华手握物资分配大权,他将会提出对将来反攻缅甸军队拥有绝对指挥权。”

蒋介石眉梢一动,若有所悟。一架古色古香镶花木座闹钟清脆地敲了11下。侍从室主任钱大均报告美国客人已经到了山脚下。蒋介石让大家都到门外去等候,只把商震留下来。

“启予,今后主要由你同这些美国人打交道。”蒋介石低声嘱咐道,“你要记住,打败敌人固然可贵,但是兵不血刃就取胜更加不易,这才是军事家最高境界。但是这不是军事,是政治。我们中央军既不能送给美国人,更不能送给日本人,它们是我将来解决中国问题本钱,你明白吗?”商震频频点头。

商震出去后,山道上有了汽车开进沙沙声。蒋介石从窗户里看到,两辆黑色“福特”轿车一前一后驶进,在石阶下面停住。车门打开,美国大使高斯和史迪威钻出车来。这次宴会一直持续到下午,但进行很不顺利,中美谈判几近破裂。

最后,罗斯福出面调解这个僵局。他许诺把对中国空运物资由每月一千五百吨提高到每月六千吨,他亲自写信向蒋介石解释中东吃紧原因,并保证今后逐月提高空运量。为了表示对中国战场重视和提高该战区地位和规格,一周后罗斯福总统发布命令,批准将非官方美国援华空军志愿队(即飞虎队)正式编入美国空军序列,半年后又升格为独立第14航空队(师),司令官克莱尔·陈纳德上校也因此如愿以偿,接连晋升两级,成为陈纳德空军少将。蒋史矛盾暂时到缓和。

协议一经达成,史迪威剩下要做事就是立即着手开辟一条把物资运进中国安全空中航线。

经过勘察试飞,当时航线只能从印度萨地江、汀江再到中国昆明、叙府(宜宾)、泸洲、重庆等地。由于整条航路大部分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及横断山脉平均海拔4000-5000米上空穿越,而当时最先进飞机在满载情况下,最大飞行高度也不过是3000-4000米左右,飞行艰险和飞行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要在连绵不断起伏山谷间穿行,无论是飞行线路还是所经过地形都犹如骆驼“驼背”,于是,这条新航线,便被叫着“驼峰航线”。

不久,日本陆军第五飞行师团战斗机队进驻缅甸密支那,专门拦截这条航线美军运输机群。航线被迫向北绕行,飞越“世界屋脊”喜玛拉雅山脉,山峰高度超过5200米,飞行高度最高7600米,全长700多英里。

在这个“上帝弃地”,“驼峰航线”是一条真正“死亡航线”。它是“二战”期间,三条着名航线中(阿拉斯加航线、北大西洋航线)最具危险性一条,飞行员们要在820公里(南线)和1150公里(北线)航线上(由于南线经常遭受日本战斗机攻击,故飞行员们宁可绕远也要走北线,这就更增大了因恶劣气候所造成困难和损失),要面对崇山峻岭、急流峡谷、强劲升降气流和高空风,以及每年长达5个多月雨、雾季节,加之受当时飞机性能所限,以及几乎毫无通讯、气象、导航保障,飞行员既要操纵飞机,又要时刻警惕日本战斗机攻击,“驼峰”飞行只能用两个字形容——悲壮!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