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哥老会的来源

来源:肥壤网 2016-06-28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哥老会的来源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哥老会的来源吧。

中国历史故事:哥老会来源

创自郑成功说

此说根据,是哥老会内有关《海底》即《金台山实录》传说。其内容在刘师亮《汉留史》中有所记叙:

“海底名称,由永宁郭永泰开荩忠山始。永泰先世为云南大理府人,常随父执贩药材走滇黔山中,以故与滇黔豪杰善。道光十五年,省其叔于福建之厦门遭署。暇时出游,偶憩民家,见其盖米瓮有旧书一本,面署《金台山实录》五字,书面盖有长方形图章一颗,文曰‘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知系郑成功遗物,问所由来,自言伊父生时业渔,善泅水,能于水中伏一昼夜,于海底一铁匣,苦无法揭视。竭三日之力,始将铁匣凿开。内贮金珠数件,小玉印一方,旧书一本,余无他物。因不识字,不悉何书。永泰以百钱购,并问玉印安在·答以售与邻某。永泰又以白银十两赎回,从此,《金台山实录》并小玉印,落入永泰之手。道光二十八年,郭永泰等开荩忠山所传各令,并汉留组织之秘密书,即名《海底》,又名《金不换》。当时各会员所领证书,均盖有‘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印’十字。其证书至今尚有存者,惟《金台山实录》与郑成功之小玉印,因遭太平天国之乱,不知下落。”

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传说故事,过去哥老会内之人对其内容深信不疑,帮会中人着作中,便据此提出哥老会为郑成功所立之说。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陶成章在浙江联络会党,多属哥老会系统。因而在述及哥老会起源时,也受到了上述传说之影响。他在《教会源流考》中说:“哥老会也,无非出自天地会,故皆号洪门,又曰洪家,别称洪帮。”“何谓洪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取以为名,指天为父,指地为母,故又名天地会。始倡者为郑成功,继述而修整之者,则陈近南也”。又说:太平天国亡前,“李秀成、李世贤等知大仇未复,而大势已去,甚为痛心疾首。逆知湘勇嗣后必见重于满政府,日后能左右中国之势力者,必为湘勇无疑。于是乃隐遣福建、江西之洪门兄弟,投降于湘军,以引导之。复又避去三点、三合之名称,因会党首领有老大哥之别号,故遂易名曰哥老会。”

帮会中人鉴于晚清与民国年间出现了洪门与青帮、哥老会(红帮)融合趋势,便提出此说,大力鼓吹洪门、汉留(哥老会)源出一家,哥老会乃郑成功在台湾创立。民国二十七年四川“袍哥钜子”刘师亮在(汉留全史)中称:“顺治十八年(辛丑)缅人执永历帝送吴三桂军前。三桂逼之,死于篦以坡。是时郑芝龙之亡与夷三族之命,及永历帝之死,同时传到台湾。成功悯明室之亡,复痛生父之死,更切三族之冤,晕恸几绝,水浆不入口者屡日。誓必复仇,乃于是年九月,与所部兵将,照原有品级,作为进步次序,即将驻兵之金台山,作为会盟之所,定名金台山明远堂,约盟来归者,又四千人。”后来,郑成功见当时士大夫皆醉心利禄,“乃遣其部将蔡德忠、方大成、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等向中原发展,后入福建少林寺为僧,世系相传,遂开洪门之盛”。

1947年朱琳在《洪门志》中,又进一步发挥了这一说法。称洪门“起于汉留”,始祖为殷洪盛,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人,明崇祯四年进士。清初,奉史可法之命至北京窥探清廷虚实,沿途遍访志士顾炎武、王夫之、傅青主、黄梨洲诸人,议创汉留组织,“反清复明”,顺治二年战死于三汊河。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据守台湾,为推进汉留组织,“开山立堂,定名为金台山明伦堂”,并遣部将蔡德忠等向中原发展,至福建莆田九连山少林寺为僧,与郑成功之侄郑君达等共图义举。康熙十一年(1672年)西鲁入侵,蔡德忠与郑君达等前往投效,打败西鲁。后遭陷害,逃至万云山万山寺,遇万云龙及陈近南。雍正十二年在四川雅州以汉留组织,开精忠山,是为四川哥老会之始。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