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哥老会的来源

来源:肥壤网 2016-06-28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哥老会的来源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哥老会的来源吧。

中国历史故事:哥老会来源

近年来,一些四川学者对哥老会便是啯噜之说提出异议。张力在《啯噜试探》一文中指出:主张哥老为啯噜音转,因而啯噜便是哥老会前身之说“欠妥”。因为“啯噜与哥老会同见于清史册,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上谕严禁四川‘啯匪’同时,亦严禁湖北、四川哥老会活动,这两个组织一直并存到清末,清朝各级官吏是区分清楚。”作者还对啯噜与哥老会作了比较,指出它们之间区别。“哥老会以‘广开山头’,‘拜会结盟’等形式为主,乡闾士绅、街衢富贾纷纷加入,把持一地,无容他人染指其间。啯噜则不然,流动作战,无‘堂’、‘公口’之区,聚则为伍,散则寓民,豪绅畏之如虎,富室衔恨入骨,似与哥老有别”。

胡昭曦等人还专门对哥老会是否为啯噜音转一事作了考证,指出以往人们把“啯噜”读作“guo lu”,因而认为与“哥老”读音相近,系啯噜之音转。但四川方言中啯噜与哥老读音并不相近,啯噜应读“gu lu”,从而否定了哥老乃啯噜音转之说。另外,作者又指出,啯噜乃四川无业游民中强悍者所组织武装集团,而哥老会则是秘密会党,与啯噜亦不相同。

有学者根据档案中记载,认为哥老会是由天地会、仁义会和江湖会演变而来。指出:“哥老会作为一种秘密民间结社,虽有其悠长斗争历史,但是在清代咸丰年间以前,它是以江湖会名号在民间活动。在嘉庆年间,它又叫仁义会,而仁义会也就是天地会分支”。因此,“由天地会而仁义会而江湖会而哥老会,这就是它源流。”

后来,有关哥老会源流问题,又有了新进展,蔡少卿先生认为:“从啯噜发展到哥老会,并不是简单组织重复,也不是简单名称变异,而是一个错综复杂历史演变过程。其间,很明显地经历了川楚陕白莲教起义时期啯噜与白莲教融合,和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天地会与白莲教两大结社系统相互融合两个重要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因为经历了“社会形态发生变化、社会极度动荡秘密结社飞速发展、会党与教门广泛融和条件下,以啯噜组织形式胚型,吸收了天地会、白莲教等组织若干特点,逐步形成起来”。至于哥老会出现具体时间,蔡少卿先生根据清代档案记载,认为“哥老会组织名称最迟应出现在道光年间”。

在国外,日本学者酒井忠夫在《中国民众与秘密结社》一书中认为,哥老会确实发祥于四川啯噜。不过,他不同意哥老会是啯噜别名或音转之说,他认为啯噜与天地会都是以无赖棍徒为中心,从事交通运输,商品流通民众集团。两者因四川与连接外省超地方市场流通经济网而接触。啯噜随着与进入四川天地会接触与交流,加上与白莲教活动时期山寨战,以及与教徒、会党接触、交流,而使以后哥老会山堂组织逐渐固定下来。他认为哥老会出现具体年代,则是在咸丰末年。

蔡少卿和酒井忠夫研究,把哥老会起源问题探讨,大大推进了一步,而何一民在《论哥老会起源及特点》一文所提出从啯噜到哥老会演变过程中,天地会所起作用看法,则更加接近历史实际了。他提出哥老会内有关郑成功在台湾开金台山一事,“虽有虚构一面,也有一定真实性。”“这表明郭永泰等人在福建天地会文件基础上修改《海底》,对啯噜会演变为哥老会,起了重要作用。”故“啯噜会演变成哥老会一个至关重要原因,就在于是受丁天地会影响”。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