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叹息宋之问

来源:肥壤网 2016-06-30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叹息宋之问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叹息宋之问吧。

中国历史朝代:叹息宋之问

宋之问

每次看到宋之问,我总在想,生在大唐、舞文弄墨,对宋之问来说到底是幸事还是悲哀

大唐因诗闻名,被后世誉为“诗唐”。诗人是大唐帝国骄子,做一个诗人,特别是一个优秀诗人,应该是那个年代最好选择。但对宋之问来说,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宋之问,并没有显赫门第家世。最大遗产可能就是父亲身上世称“三绝”“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协勤奋好学,各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自己则工专文同。如果沿着这条道一直走下去,也许宋之问就能像李白、杜甫一样成为那个盛世宠儿、后世景仰天才。然而不幸是对仕途过度渴望、对功名疯狂追逐、对荣华富贵一味沉溺,硬是活生生地断送了他这个初唐诗人前程。

对于七尺男儿,向往仕途、功名和富贵应在情理之中;“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本是文人千古命运。即是志高才大如太白者,不也有过一段以逞文弄辞来取悦君上经历吗 然而,像宋之问那样被天子权贵宠幸忘乎所以、偶尔被武后赏识一下便忘记理想抱负、把能够侍从帝王看作是最大荣耀人,还真是让人嗤鼻。

因此,当看到宋之问殚精竭虑地察言观色、曲膝于权贵身下,与他们出游宴乐、为他们吟诗作赋、陶醉在世人对他艳丽才华或真或假赞美中时,我确实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悲哀。

仪表堂堂宋之问进士及第、春风意之日,正是武则天皇后把握朝政之时。恰巧就有这么一个天赐良机,那个陪驾“绣球”正好砸在了宋之问头上。这样,一首“文理兼美,左右称善”《龙门应制》诗,很自然地让宋之问大出风头。当时武后携群臣游洛阳龙门,一时兴起武后命群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后看后大悦,赏赐锦袍。待宋之问《龙门应制》诗作成奉上,武后更是喜爱,于是夺东方虬锦袍转赐给他。在外人看来,这是最耀眼一个闪光点,是鱼跃龙门、飞黄腾达最好阶梯,但它却是以葬送宋之问早年诗文成就为代价,因为从此以后武后对靡丽颂德诗风导向决定了宋之问创作方向。而这更是以宋之问人格丧失和品德泯灭作为代价,因为宋之问在扈从武后朝会游豫、奉承武后近幸媚臣外戚宴乐优游、自感“志事仅,形骸两忘”这样追求和生活同时,就开始陷入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政治漩涡之中,开始了一步步沉溺和堕落。这对于一介文人来说,正是悲剧开始。

作为诗人,宋之问年轻时即已知名,“尤善五言诗,其时无能出其右者”。这一点从《宋之问集》和《全唐诗》所收其作品即可看出。宋之问对当时体裁多能把握,运用熟谙,佳作名句也有可观。如短歌《冬霄引·赠司马承桢》诉友情句:“明月寒潭中,青枯幽幽吟劲风。此情不向俗人说,爱而不见恨无穷。”五言古诗《题张老松树》喻高洁句:“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七言古诗《明河篇》思征夫句:“明河可望不可亲,愿来槎一向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城都卖上人。”五言绝句《送杜审言》表离别:“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舍情。”五言长律《灵隐寺》绘胜景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湖。”皆清新坦荡,抒情真挚,畅美如画。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