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新疆现中国最早麦类面包 可追溯到西周春秋时

来源:肥壤网 2016-09-04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新疆现中国最早麦类面包 可追溯到西周春秋时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新疆现中国最早麦类面包 可追溯到西周春秋时吧。

历史解密:新疆现中国最早麦类面包 可追溯到西周春秋时

中国最早的小麦面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杨益民和其研究团队,在吐鲁番盆地的洋海墓地陪葬陶器盛的食物遗存中,有了惊人发现。

他们提取了这种食物遗存,利用红外光谱、淀粉粒和表皮横细胞等方法,发现这种食物遗存,属于麦类面食。

杨益民说,这是迄今为止经科技分析证实的中国最早麦类面食,具体的来说这是迄今最早的面包实物,它将中国麦类面食的历史追溯到了距今约2600-2900年。

“它是目前中国最早利用小麦和大麦制作面食的证据,可以追溯到西周、春秋时期。”杨益民说。

洋海墓地位于吐鲁番盆地火焰山南麓的荒漠戈壁滩上,随葬器物以陶器和木器为主,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人和动植物标本。该墓地距今约两千至三千年,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杨益民说,古代食物遗存蕴含着粮食作物以及饮食文化的丰富信息。食物的主要组成为有机物,经长期埋藏,常常降解殆尽,在考古发掘现场通常罕见保存至今的古代食物遗存。新疆某些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相关遗址常常能够残留一些食物遗存,尽管其已面目全非。有机残留物分析可望验明古代食物遗存的正身,从而为探索其生物来源和加工工艺奠定坚实基础。

该研究的面食遗存是由小麦和大麦经碾磨成粉混合后加工制作而成的熟食;断面较为致密,说明未经发酵。此前杨益民和其团队成员在吐鲁番盆地苏贝希墓地(距今约2500年)的随葬品中识别出熟面食,其主要由大麦和黍的面粉制成,并含有一定量的乳酸菌和酵母。

据悉,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得到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碳专项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