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韩复榘最爱讲话点名 来青岛住在山海关路13号

来源:肥壤网 2016-09-10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韩复榘最爱讲话点名 来青岛住在山海关路13号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韩复榘最爱讲话点名 来青岛住在山海关路13号吧。

历史人物:韩复榘最爱讲话点名 来青岛住在山海关路13号

抗战期间因作战失败处决的最高官员是谁,你知道吗 这样问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但如果问你知道韩复榘吗 想必很多人都会点点头。这位曾经统治山东七年的国民政府高官给人留下了多种形象: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专横军阀、爱点名爱训话、喜欢断案自诩为“韩青天”等。

他19岁开始戎马生涯,却在48岁人生顶峰时画上句号。纵观韩复榘这一生,真的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一盘棋赢来一段婚姻

这里是河北省霸州东台山村,韩复榘的出生地,时间是1890年1月25日。很多人说他没文化、大老粗,但韩复榘之孙韩宗喆在《祖父韩复榘的青少年时光》中明确告诉我们,真相不是那样的:

“韩氏家族世代书香,族人多为读书人。韩氏自第八代至第十七代(父亲为第十八代)有男性直系后裔20人,皆为学子,其中庠生9人,贡生9人。韩复榘的父亲韩世泽耕读为业,家道小康,1886年考上秀才,后在本村和邻村任塾师。”

书香之家,父亲又是老师,韩复榘自然也不会成为没文化的大老粗,相反他比其他孩子接触的更多。他“随父亲读书,通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书经》、《春秋左传》等,此外还学习古文选、八股文 、唐诗绝句,尤其偏爱书法,时时临摹,颇有造诣,小楷更见清秀工整。”

17岁,韩复榘结婚了,新媳妇比他大两岁,是着名学者、教育家高步瀛的侄女高艺珍。当时,他还没有工作,也没有单独的房产。

现在有车有房工作好,都不一定能找到个好对象,韩复榘怎么就有这样的本事 据说,这个媳妇是他用一盘棋赢回来的。这事也被韩宗喆写在《祖父韩复榘的青少年时光》中:

很快他们举办了婚事,时间是1908年秋。这一年,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继驾崩。这期间,婚嫁概不准动用丝竹及锣鼓响器,衣着不准染有红紫诸色,待客更不准摆设酒宴。为什么选择此时办婚事 原因就在于这样男方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女方也可为陪嫁寒酸遮羞。

有时候,这些读书人的想法确实让人想不通。婚后,父亲韩世泽托人给韩复榘找了份工作,在县衙户房内当“帖写”,主要工作是伏案誊录文牍。

涉赌闯关东结识冯玉祥

17岁,韩复榘成家立业。可他过得不开心,每天按点到户房上班,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事情,单调枯燥没有挑战性 、更没有激情,关键是工资还少得可怜。他很憋屈,无处发泄,后来竟染上了赌博,导致债台高筑。

这让韩复榘无颜面对父亲,更不知怎样面对妻子,无奈他做了个决定:闯关东。临行前,妻子高艺珍给他一只空心银镯子当盘缠,那是她仅有的陪嫁首饰,告诉他,“男儿应志存高远、发奋图强,到外边闯荡出一番事业来!”韩复榘在院中向父母居住的北屋磕了三个头,转身离去。

以前,日子过得再清贫,身边还有关心他的父母妻子。但离开家,他只能靠打短工过半饥半饱的日子,不幸的是,这期间又患了伤寒,病倒在一家小客店内。店主夫妇看他可怜,照顾了20多天,病情却一直没有好转。

绝望中的韩复榘起了轻生的念头,他想起小时候在医书上看到的“伤寒病人喝凉水必死”的“医学理论”。于是,在一天夜里,韩复榘喝了一肚子凉水后跑到一片墓地里,等待死神把他带走。没想到,迷迷糊糊中出了一身汗睡着了,第二天睁开眼,身上竟然有劲了。韩复榘意识到,可能自己命不该绝!等身体养好后便去北洋新军报名参军去了。临走前,他给店主夫妇磕了几个头,认他们为干爹干娘。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韩复榘的福很快就来了。他去招兵处报到,负责招兵的写了“韩复”两个字后,不知道第三个应该怎么写,韩复榘拿过笔在草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了个“榘”字。这一幕恰好被一位身材高大的军官看到,对他说了一句话:“想不到你小子还有这两下子,行了,你就留下吧。”

就这样 ,他成了清政府北洋新军第二十镇四十协八十标第三营的一名副兵,开始了戎马生涯。更幸运的是,他结识了管带(营长)冯玉祥,那个身材高大的军官。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