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老师”的称谓在古代都有哪些?有些已经相当陌生

来源:肥壤网 2016-09-11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老师”的称谓在古代都有哪些?有些已经相当陌生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老师”的称谓在古代都有哪些?有些已经相当陌生吧。

文史百科:“老师”的称谓在古代都有哪些?有些已经相当陌生

“老师”一词是对在学校中从教者的称谓,“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在“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而且有些已经相当陌生——

1、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2、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3、山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4、师傅:古时老师的通称。“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5、师父: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6、西席: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其来源为这样一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