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卷幼妇
读音(发音): huáng juàn yòu fù
详细解释(意思):“绝妙”二字的隐语。
出处(典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蒱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示例:
黄卷幼妇成语接龙
- 芙蓉并蒂
- 浮白载笔
- 伏低做小
- 付之丙丁
- 拊背扼喉
- 父慈子孝
- 蜉蝣撼大树
- 富贵逼人来
- 富贵不能淫
- 覆巢无完卵
- 附骥尾
- 夫妻反目
- 夫人裙带
- 夫荣妻贵
- 夫荣妻显
- 夫子自道
- 肤寸而合
- 夫倡妇随
- 肤见谫识
- 夫唱妇随
- 肤见謭识
- 夫负妻戴
- 肤末支离
- 夫贵妻荣
- 肤皮潦草
- 肤如凝脂
- 敷衍搪塞
- 肤受之诉
- 伏地圣人
- 肤受之愬
第一个字为"黄"的成语
- 黄尘清水
- 黄道吉日
- 黄耳传书
- 黄发垂髫
- 黄发儿齿
- 黄发骀背
- 黄发台背
- 黄发鲐背
- 黄风雾罩
- 黄干黑廋
- 黄公酒垆
- 黄冠草服
- 黄冠草履
- 黄冠野服
- 黄河水清
- 黄钟大吕
- 黄绢幼妇
- 黄花晚节
- 黄钟毁弃
- 黄口孺子
- 黄齑白饭
- 黄钟瓦釜
- 黄口小儿
- 黄梁美梦
- 黄锺毁弃
- 黄梁一梦
- 黄锺瓦缶
- 黄齑淡饭
- 黄粱美梦
- 黄金时代
- 黄金时间
- 黄金世界
- 黄粱一梦
- 黄金铸象
- 黄龙痛饮
- 黄垆之痛
- 黄卷青灯
- 黄卷幼妇
- 黄麻紫泥
- 黄旗紫盖
- 黄泉之下
- 黄雀伺蝉
- 黄麻紫书
- 黄雀衔环
- 黄茅白苇
- 黄雀在后
- 黄绵袄子
- 黄人捧日
- 黄袍加身
- 黄人守日
- 黄袍加体
- 黄台之瓜
- 黄皮刮廋
- 黄汤淡水
- 黄皮寡廋
- 黄汤辣水
- 黄天焦日
- 黄童白颠
- 黄童白叟
- 黄童皓首
- 黄杨厄闰
- 黄钟长弃
第二个字为"卷"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幼"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妇"的成语
黄卷幼妇相关推荐
成语"黄卷幼妇"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黄卷幼妇"逐字解释参考
huáng①黄色。《桃花源记》:“~发垂髫,并怡然自得。”【又】〈名〉黄色的东西。《芋老人传》:“或绾~纡紫,或揽辔褰帷。”《促织》:“蟹白栗~,备极护爱。”【又】〈形〉枯黄。《诗经·氓》:“桑之落矣,其~而陨”②黄帝的简称。《史记·韩非列传》:“归本于~老。”③古代指三岁以下的幼儿。《旧唐书·食货志》:“男女始生者为~,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④比喻事情落空。《红楼梦》:“又怕闹~了宝蟾之事。”【黄榜】皇帝的文告。因用黄纸书写而名。殿试后,朝廷发布的榜文也称为黄榜。【黄发】黄灵高寿的象征,因以指老人。【黄封】宫廷酿造的酒。因用黄罗帕封而名。也用以泛指美酒。【黄冠】道士的巾冠,因以为道士的别称。【黄泉】⒈地下水。⒉墓穴。迷信说法的阴间。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uǎn①把东西卷裹成圆筒形。《过秦论》:“有席~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②翻卷;掀起;裹起。《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起千堆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我屋上三重茅。”③席卷;全部盗取或侵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他意欲~了两家的银子逃去。”juàn①书卷;书籍。《核舟记》:“鲁直左手执~末,右手指~。”②整部书的一部分。《后序》:“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③表示文书、书籍的单位。《木兰辞》:“军书十二~。”④试卷;考卷。《左忠毅公逸事》:“呈~,即而署第一。”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òu①年纪小。《殽之战》:“王孙满尚~。”②小孩子。《冯谖客孟尝君》:“民扶老携~,迎君道中。”③爱护小孩子。《齐桓晋文之事》:“~吾幼,以及人之幼。”【幼艾】⒈少年男女。⒉老少。【幼学】⒈初入学;开始上学。⒉十岁的代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ù①妻子。《孔雀东南飞》:“十七为君~。”②儿媳。《孔雀东南飞》:“君家~难为。”③已婚女子的通称。《触龙说赵太后》:“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人’。”《石壕吏》:“听~前致词,三男邺城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