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三国时的廖化怎么死的?廖化真的很平庸吗?

来源:肥壤网 2016-10-27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三国时的廖化怎么死的?廖化真的很平庸吗?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三国时的廖化怎么死的?廖化真的很平庸吗?吧。

历史人物:三国时的廖化怎么死的?廖化真的很平庸吗?

廖化是谁 表示印象不深,是不是那个在蜀中当先锋的武将 一提起他,有人如是说道。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一句俗语,看过《三国演义》的人绝对不会陌生,那句俗语的意喻在很多人的惯性思维中,是用来指代“因为没有杰出人才,只能任用平庸者担当重任”,也因为这句带有贬义的俗语,廖化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能力平庸的代名词。其实这种偏见对于历史上真实的廖化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古与今,而是,读懂了历史,却读错了文字,这个不经意的错误,往往让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南辕北辙。而那些让人最无法理解的地方,便是正史野史最喜欢捕风抓影的地方。

其实那句俗语造成了很多的误解,在写这个历史人物查阅相关资料前,我也无可避免陷入了误区。在蜀汉晚期,蜀汉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不得不让已经身居高龄的廖化出来担当重任作为伐魏先锋。这句俗语的真正意喻,是在讽刺蜀汉后期人才的青黄不接,并不是代指廖化无能!

诶,廖化既然有能为啥不见他打出一场流传千古的大战役 就算不能赢得默默无闻好歹也输得轰轰烈烈,廖化两者都没有,如果那句话不是意喻廖化无能,难道还意喻廖化有能 有多少人愿意相信

先别急着开槽喷我,淡定点,谈历史本是雅事,何必搞得硝烟四起兵戈厮杀那般紧绷呢。关于那句话的意喻,又有谁能证明自己的惯有思维没有将历史误解 由于惯性思维,人们往往倾向于最直观的望文生义,结果对很多历史常识产生了不可避免的误解。即使饱读史书,也会误读历史。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有谁能明白其中的恩怨曲折,纷纷扰扰 那就从此刻开始让真相大白吧!

廖化(生年不详-264年),字元俭,本名廖淳(chun),又名廖惇。汉族,襄阳中卢(今湖北襄樊)人(《襄阳记》载)。

他最初担任前将军关羽的主簿,关羽败亡后被孙吴俘虏,选择诈死欺瞒旁边的人,旁人都信以为真,廖化成功带着老母昼夜西行逃归蜀汉,和当时出兵东征吴国的刘备在秭归相遇,被授任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任丞相参军,之后又任广武都督(后兼任阴平太守),逐渐升任至右车骑将军,假以符节,兼任并州刺史,封爵中乡侯。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以果敢刚烈着称,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咸熙元年春,蜀汉灭亡后,廖化和宗语都被徙往洛阳,在行途中病逝。(《三国志?宗预传附廖化传》)

说句实在话,在写廖化这个历史人物前,我一直以为廖化在《三国志》里有着独传史载,再不济好歹也能是杨仪黄权一类的历史地位。然而我发现我想多了,在《三国演义》也算是有头有脸上得了台面的廖化,将一生贡献给蜀汉直至老死的宿将,怎么到了正史里连个独传都没有呢,甚至特别寒酸地附托在别人的传记后面,甚至所载入史中的文段都是草草一笔带过然后戛然而止,他的卒年还是我们这些后人根据三国年历表推断出来的。一般来说,《三国志》对于传主的生卒年都会尽量记载下来,还要写明子嗣继统,子孙后代再怎么简略都会写上一个“卒”字,廖化是蜀汉后期活跃前线的将领,为蜀汉尽忠到最后,完全有资格单独立传记上详细的资料……可这样一个人,为何连个独传都没有 甚至连生卒年都没记上,更别说子嗣信息了。对此我不免有些惆怅,以及无奈,感觉太不公平了。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