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民间故事

本栏目讲述给类古今中外给类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大全。故事丰富,内容精彩!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撒拉族文化 撒拉族音乐文化简介

来源:肥壤网 2016-10-25 围观:

传统文化:撒拉族文化 撒拉族音乐文化简介

撒拉族具有独具一格的文学艺术。以民间说唱文学为主。说,包括故事、神话、传说、寓言、谚语和笑话等。十分丰富,且语言幽默含蓄。唱,包括撒拉曲、宴席曲和花儿等民歌。“撒拉曲”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演唱的一种抒情民歌。由许多具有独立意义的短体小诗组成。流行较广的曲子如《巴西古溜溜》、《撒拉尔赛西布尕》等。“宴席曲”是一种娶亲时的传统唱曲。撒拉“花儿”则是一种汉语演唱的山歌,歌词一般为四句。受藏族的影响,其音调普遍带有颤音,婉转动听。撒拉族唯一的乐器是“口弦”,一般用铜或银制,形似马蹄。

撒拉族也将民歌分为“家曲”和“野曲”两大类。“家曲”和“野曲”之分有两种含义,一是形式方面的;二是内容方面的。形式方面的不同所受到的限制是轻微的,而内容不同的限制则是严格的。为此,“野曲”只能在户外演唱并且回避长辈和亲属。

撒拉族民歌根据内容和音乐特点可分为劳动歌(号子)、玉尔(传统情歌)、花儿、宴席曲、宗教歌、儿歌。其中属“家曲”范畴的为劳动歌、宴席曲、宗教歌、叙事歌、儿歌。

撒拉曲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长篇抒情诗,每首都由若干段意义完整的短诗组成,或叙述了一个故事,或抒发某种感情,或塑造一个形象。内容大多表现男女青年对爱情的追求与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旋律带有说唱性,与当地其他民族演唱的民歌有较大差别,风格独特。

宴席曲的演唱形式自由,歌词丰富,曲调优美,有即兴编词演唱的,也有代代相传的传统曲目,大都配有简单的舞蹈动作。撒拉宴席曲除《撒赫斯》是姑娘出嫁对唱的哭调外,其余均是男人们唱的歌,妇女是不唱宴席曲的。

传统文化:撒拉族文化 撒拉族音乐文化简介

撒拉“花儿”是撒拉族人民用汉语演唱的一种山歌,主要流行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县的甘都,甘肃的大河家、刘家集等地区也很盛行。撒拉“花儿”高吭明亮,自由奔放。撒拉“花儿”调式的内部组织是多样的,调式调性的布局相当有逻辑性,很有艺术特色,而且富于表现意义。撒拉族“花儿”,受藏族民歌的影响,极为婉转动听,演唱时普遍带有颤音,而且大都在句子中加入撒拉语和当地方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撒拉族劳动歌曲是撒拉族人民在长期的集体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和劳动节奏紧密吻合的特点,旋律性不强,大多为一领众和结合形式,声调高吭明亮,富有粗犷豪迈的西北高原风格,气氛活跃,起着助兴解闷、消除疲劳的作用。主要有拉木号子、伐木号子、渡船号子、收割号子、连枷号子、打墙号子、打瓦号子等。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

传统文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