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奉为圭臬 > 奉为圭臬的成语解释

奉为圭臬

读音(发音): fèng wéi guī niè

详细解释(意思):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出处(典故): 清·钱大昕《六书音韵表序》:“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皋,而因文字音声以求训诂古义之兴有日矣,讵独以存古音布局哉。”

示例: 适应之说,迄今学人犹~。 ★鲁迅《坟·人之历史》

奉为圭臬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奉"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为"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圭"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臬"的成语

奉为圭臬相关推荐

成语"奉为圭臬"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奉为圭臬"逐字解释参考

fèng①恭敬地捧着、拿着。《荆轲刺秦王》:“荆轲~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地图匣,以次进。”②接受;承担。《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命于危难之间。”③遵奉;遵照。《赤壁之战》:“近者~辞伐罪,旌麾南指。”④进献。《鸿门宴》:“再拜~大将军足下。”⑤赐予;给予。《六国论》:“~之弥繁,侵之愈急。”⑥侍奉;侍侯。《鱼我所欲也》:“今为妻妾之~为之。”《滕王阁序》:“舍簪笏于百龄,~晨昏于万里。”⑦拥戴;尊崇。《国语·晋语》:“百姓欣而~之,国可以固。”⑧供奉;供给。《原君》:“离天下之子女,以~我一人之淫乐。”⑨保全;保持。《管子·四称》:“君若有过,各~其身。”⑩扶助;帮助。《淮南子·说林》:“人不见龙之飞举而能高者,风雨~之。”⑾讨好;奉承。《儒林外史》:“晚生只是个直言,并不肯阿谀趋~。”⑿。《荆轲刺秦王》:“而得~守先王之宗庙。”⒀通“俸”。《东方朔》:“~禄薄,未得省见。”《触龙说赵太后》:“位尊而无功,~厚而无劳。”【奉天承运】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在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在与臣下的诰敕命中开首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后相沿成为帝王敕命的套语。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wéi①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活板。”③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城,以牒~械。”④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殇子矣。”⑤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一体。”⑥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⑦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其名。”⑧以为;认为。《鸿门宴》:“窃~大王不取也。”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张楚。”⑩对待。《鸿门宴》:“君王~人不忍。”⑾算作;算是。《殽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⑿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⒀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之奈何。”⒁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宋国笑。”⒂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知之,必不救矣。”⒃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见?”《鸿门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鱼肉。”wèi①给;替。《庖丁解牛》:“庖丁~文惠君解牛。”②向;对。《桃花源记》:“不足~外人道也。”③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怨者故改其度。”④为了。《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利来。”⑤被。《过秦论》:“身死人手,~天下,何也。”⑥在……的时候。《晏子使楚》:“~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为寿】席间敬酒祝寿。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uī①用作凭信的玉,形状上圆(或上尖)下方。《汉书·扬雄传》:“析人之~。”【又】帝王、诸侯在举行朝会、祭祀的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后汉书·明帝纪》:“亲执~璧,恭祀天地。”②测日影的器具。张衡《东京赋》:“土~测景。”③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撮。”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百四十分之一。⑤鲜明;洁净。韩愈《祭湘君夫人》:“丹青之饰,暗昧不~。”【圭窦】凿壁而成的圭形小门。泛指穷苦人家的门户。【圭角】圭的棱角,比喻锋芒。【圭臬】⒈测日影定方位的仪器。⒉比喻典范、准则。【圭勺】圭和勺都是很小的容量单位,因用以比喻微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niè①射箭的靶子;目标。张衡《东京赋》:“桃弧棘矢,所发无~。”②古代用来测日影定方位的标竿。陆倕《石阙铭》:“陈圭置~,瞻星揆地。”③法度。《尚书·康诰》:“汝陈时~。”④极限。王粲《游海赋》:“其深不测,其广无~。”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