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民间故事

本栏目讲述给类古今中外给类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大全。故事丰富,内容精彩!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名人高考故事

来源:肥壤网 2017-09-15 围观:

名人高考故事

(网络图片,与正文无关)

民间故事或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民间故事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带来听故事的快乐,还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小编为大家更新了一篇关于名人高考故事的民间故事,下面请和我一起去读一读名人高考故事吧。

名人高考故事:人生的高度,从来不取决于高考

有人说,高考很公平,它给了莘莘学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不问出身出处,自有成绩说话;有人说,高考很残酷,一次小小的失误,让十余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其实,高考只不过是一次考试,它既不能完全概括你之前的努力,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因为,人生的高度,从来都不取决于高考。

余华:读卫校做牙医写小说

余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他落榜了。

余华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写道:"高考那一天,学校的大门口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教室里的黑板上也写着这八个字,两种准备就是录取和落榜,一颗红心就是说在祖国的任何岗位上都能做出成绩。我们那时候确实都是一颗红心、一种准备,就是被录取,可是后来才发现,我们其实做了后一种准备,我们都落榜了。"

后来,余华在卫生学校读了一年,被分配到小镇上的卫生院,当了一名牙医。空闲的时候,余华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街,突然不知前途在何处。就在那一刻,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开始写小说,终于写出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及后来的《兄弟》。

罗中立:考区最后一个报名的考生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刚得到消息的时候也没怎么激动,当时我正准备成家呢,白天去山里买木材,晚上手工做家具,顺便画一些连环画,在县城也小有名气。身边的小同学都去报名高考,一些画得差的干脆拿着我的画去报考。"罗中立回忆道。

报名截止的那天傍晚,罗中立沿着大巴山脚下的周河,走了20里路,才来到县城,可白天报名已经结束。他来到招考老师的招待所,找到招生办的老师,好说歹说才让他们‘看在川美附中的面子上’,临时在报名表上添了个罗中立的名字,于是成为考区最后一个报名的考生。

罗中立喜欢用"阴差阳错"来感叹自己的人生道路。就如同三十年前的那个夜晚,他在女朋友的劝说下,极不情愿地沿着河边走了20里路来到县城,挤上了高考报名的最后一班车。三十年后,他已是当初自己报考的这所西南重镇美术学院的院长。

钱锺书:数学15分也考入清华

1929年夏,钱锺书以外语和国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才华之优轰动整个清华。虽然数学只考了15分,但他的总分在清华大学正式录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名。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

上一篇:天堂的约定
下一篇:夜晚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