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民间故事

本栏目讲述给类古今中外给类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大全。故事丰富,内容精彩!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退伍兵17载不离不弃“半路妈妈”

来源:肥壤网 2023-09-11 围观:

每天杨森上班后,秦玉花就开始忙活了。老妈牙不好胃口差,她就变着花样准备一日三餐,鸡蛋羹、小米粥,就连水果也切成小块蒸一蒸送到老人床前。老人常年卧床,经常便秘,秦玉花不厌其烦地给老人疏通,不怕脏不怕臭。

婚后一年,女儿来到了人世。杨森一个人要养活四个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有时累得不行时,他常常想,自己累死累活,到底图的是什么?然而,当他看到老人那信赖的目光时,心里释然了,他觉得自己这么做,是为了老人和他在人生路上的缘分,这种缘分让他们成为生死相依的亲人。有了这个高龄“老妈”,他的家就是完整的。

有了女儿后,原来的房子狭小了许多,杨森又租了个大点的房子搬了进去。自从老人公房拆除后,这已经是第三次搬家了,搬一次家就要折腾好久,老人也跟着受罪。

有一次,支文萍不由自主地叹气说:“唉,老了老了,连自己的窝也没有了,像个耗子似的搬来搬去!”老人的话让杨森心里非常难受,折腾了大半个晚上没有睡着,他觉得自己作为老人的儿子,有责任为老人筑一个稳定温馨的“老窝”,让老人不再跟着他漂来漂去。

然而,在房价高涨的今天买套房谈何容易,尤其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好在从事广告业以后,杨森的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手中也有了积蓄,他和妻子盘算来盘算去,决定贷款买房。

打定主意后,杨森和妻子到处看房,他们看中了四环附近的一个小区。为了老人活动方便,两口子特地挑选了一楼带小院的一套两居室,虽然这套房比楼上的价格要高,但为了老人方便,夫妻俩还是决定买下,随后办理了按揭贷款手续。

为了给老人一个惊喜,杨森和妻子从买房到装修都瞒着支文萍。有了房贷后,杨森肩上压力陡增,他工作起来更加拼命了,而秦玉花肩上的担子也不轻,她既要照顾一老一小,还要忙装修的事情。不过,一想到既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家,两口子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

杨森和妻子定好搬家的那一天,一大早起来,杨森便满脸喜气地告诉支文萍:“老妈,我们今天又要搬家了,委屈您老人家了!”支文萍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搬家公司先是运完了杨森一家的生活用品,最后一趟,杨森和妻子叫了出租车把老人接进了新家。老人看着崭新的房子,花香满径的小院,以及简洁明快的装潢,满腹狐疑地说:“儿子,你租这么好的房子得花多少钱啊?”

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刻了,杨森自豪地说:“老妈,这是咱们自己的家了,以后不会再搬家了!”支文萍听后,惊讶得半天没有合拢嘴。当她明白这一切都是事实后,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拍起手来。那几天,老人的精神格外地好。天气好时,她还要求到门前的花园里坐坐。

时间一天天过去,支文萍体弱多病,身边越来越离不开人了,为了照顾老人方便,杨森买了个双层床,老人睡下层,他睡在上层,老人卧床后只能通过导尿管排尿,清洗导尿管、翻身这类的日常护理他得随时完成。

身孝胜于言教,受父母的感染,女儿有一天认真地对秦玉花说:“妈妈,等你和爸爸老了,我也给你们做好吃的!”女儿这句话让杨森夫妻非常欣慰。

2011年9月,支文萍再次因严重心脏病住院,出院后只能卧床静养。医药费、房贷、入托费,一笔笔开销让身为普通白领的杨森有点吃不消,但他很乐观,只要老妈在世一天,他就会尽到儿子的责任。再大的困难,他也能扛过去。

支文萍早年丧夫,一生过得很不容易,没想到晚年却捡了个孝顺儿子,让她得以安度余生。而杨森最大的心愿是老人去世后,把她和老伴儿葬在一起,尽到他当儿子的职责。这对半路结缘的特殊母子,让我们体味出人性的美好。虽然我们身边不乏冷漠、歧视等令人齿寒的东西,但在这生生不息的人间大爱面前,是那样地微不足道。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