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民间故事

本栏目讲述给类古今中外给类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大全。故事丰富,内容精彩!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退伍兵17载不离不弃“半路妈妈”

来源:肥壤网 2023-09-11 围观:

退伍兵17载不离不弃“半路妈妈”


故事大全发布提供世间百态小说集最新章节阅读,既可休闲阅读,又可了解社会,开启智慧之门,下面请看退伍兵17载不离不弃“半路妈妈”

“来,老妈,咱梳梳头,梳一梳精神好!”北京某小区一套整洁的两居室里,35岁的退伍兵杨森扶起95岁的“母亲”支文萍,让老人靠在自己的胸前,一边轻轻地为她梳理着满头银发,一边和母亲唠着嗑。这一幕温馨场景,每天早晨都在继续,其背后有着一个跨越17年感天动地的亲情故事——

苦命人惺惺相惜,退伍兵留京打工照料“老妈”

杨森1976年出生于陕西咸阳一个贫困农村,出生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哥嫂把他养大。高考落榜后,杨森不愿给哥嫂增加负担,报名参军入伍,到了北京武警某部队服役。

在部队里,杨森性格阳光,乐于助人,深受战友喜爱。一次,杨森所在部队和东直门街道办事处举办“军民一家母子情”联谊活动,在这里,他认识了78岁的孤寡老人支文萍。支文萍丈夫早逝,一生无儿无女,而杨森幼年失去父母,一对年龄相差60岁的苦命人惺惺相惜,结成了帮扶对子。那一天,成了杨森最幸福的时刻,因为他有了牵挂,有了“妈妈”。

那次活动过后,杨森有空都要去探视老人,每次他都用不多的津贴给老人买些好吃的,还帮着老人打扫卫生、晒被子,陪老人聊天。时间一长,杨森成了支文萍的精神依靠,如果有两个星期没见到杨森,老人便像丢了魂似的,甚至坐着公交赶往部队探望“儿子”。

杨森是陕西人,自幼喜欢吃面食,支文萍是老北京,做的炸酱面非常地道。为了让老人省力省心,杨森再三叮嘱老人面条在外边买现成的就行,支文萍却不愿意凑合。每次杨森要来,她都提前发好面,亲自擀出手工面条,炸好酱,等着“儿子”来吃。杨森的脚步声在外面响起,支文萍总会从屋子里迎出来,“母子”俩亲亲热热地挽着手进屋。端着“妈妈”做的炸酱面,杨森吃得那叫一个香,支文萍看着“儿子”大快朵颐的样子,高兴得眉开眼笑,这幕情景让杨森备感温暖。

转眼3年过去,杨森退伍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杨森不说,支文萍心里明镜似的。3年的相处,她早就认定了这个儿子,一想到杨森退役就会离开北京,此后母子天各一方,她就难过得落泪。

心细的杨森觉察出老人的心事,离退伍还有3个月,他就为“是留在北京打拼还是回老家”这个问题忧心了。留在北京,他一没文凭,二没关系,在偌大的京城想混出个样子何其艰难;如果回老家,年过八旬的“老妈”怎么办?她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说不定哪天病发,身边没有人就危险了。权衡再三,杨森终于下定了决心:千难万难,也要留在北京,一边打工一边照顾这个高龄“老妈”。

为了让老人尽早安心,杨森把自己的决定说了出来,支文萍高兴得老泪纵横,她攥着杨森的手说:“这下我可放心了,我就怕咱娘儿俩分开了,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了!”看着老人高兴得孩子似的,杨森笑了。支文萍身体不好,又有心脏病,身边离不开人,杨森搬离营房后,就和老人住到了一起。此后,他开始了艰辛的“北漂”生活。

没有文凭,没有一技之长,杨森只能从最底层干起。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公司做保安,虽然工资不高,但家里的生活费用大都是他来付。支文萍是五保户,每月低保也就几百块钱。

尽管“母子”俩过日子精打细算,但杨森总是尽可能让老人吃好,营养品从来不缺。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搀着老人散步,给“老妈”讲一天的见闻,相熟的邻居见到这对特殊的母子,也笑着向他们打招呼。

转眼间,杨森在京城漂了3年,其间做过保安、保洁员、推销等工作,收入依旧很低。2000年支文萍84岁生日那天,杨森决定给“老妈”买台冰箱做生日礼物。老人从来没有用过冰箱,杨森工作忙,有时忙起来顾不上给老人做饭。如果有台冰箱,他做好一天的饭,放到冰箱里,老人吃饭时拿出来热一热就行了。买台冰箱对有钱人来说,也就几顿饭钱,对杨森来说,却不是个小数目。为了实现给“老妈”买冰箱的愿望,杨森千方百计多找些挣钱的路子。他所住的地方离工人体育场非常近,工体经常举行演唱会之类的大型文体活动。活动结束,杨森便和那些捡破烂的人一起,拎个大袋子捡拾观众丢下的饮料瓶。除此之外,他还在工作之余找些零活来做。

支文萍生日那天,杨森订购的冰箱准时送到了“老妈”家里。支文萍欣喜之余,连声责怪杨森,你收入不高,将来还得结婚,花这么多钱干啥!杨森笑嘻嘻地说:“老妈,有了冰箱,以后做了好吃的,就不怕吃不完坏掉了!”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