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情感故事

本栏目包括情感故事,爱情故事,校园爱情,友情故事,亲情故事。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黄莲妹子的两段情

来源:肥壤网 2016-08-27 围观:

爱情故事:黄莲妹子的两段情

1、苦命的孩子黄莲妹子

采凉山脚下有一个四十里铺。铺子中央广场的周围,有三棵偌大的杨树屹立在一旁,每棵也得三四个人才能抱得住。每到初夏枝繁叶茂,那绿油油的一种嫩色与天光辉映,闪出一种用任何原料都配不出的自然绿色,让人心旷神怡。老杨树下,当年这里是一弯清澈的湖水,从采凉山上缓缓流下。那是在清末,采凉山上冬天白雪皑皑,春天冰雪融化,溪水慢慢流到四十里铺,在村中老杨树下形成了偌大的一滩池水……

夏天这里的小子们,脱光了身子在这里洗澡、游泳……姑娘们等到晚上,小子们不在的时候也在这里洗衣服、洗头,解开辫子梳着那长长的乌发……远处小伙子们偷偷地窥看……姑娘们故意露出了雪白的肩膀,有的还半半地露出了兜肚……

在那遥远的年代,这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黄莲黄莲真黄莲,生下来就给娘送终。天上没雨地下旱……爹爹拉她才到九岁半……黄莲黄莲真黄莲,十岁卖给刘丑人,当了童养媳没饱饭,公公婆婆不同情……

黄莲妹子从小没爹没娘,也没人管她,她没缠脚,当时别人家的姑娘是三寸金莲,唯她是一双大脚板。

你说这个坏婆婆,孩子十岁了,还叫人来给缠脚。隔壁李婆,平时是个媒婆,但也好管人家一些闲事,这天不知什么风把她给吹来了,要给黄莲妹子缠脚。她先用乱麻袋片子一阵包缠,后来又用木板子夹住双脚,把个黄莲妹子弄得流下了豆大的汗珠子,“哎呀——妈呀!”塞北女人一遇到事儿就是这样的哭……晚上黄莲妹子在东面寡妇碑下哭了半夜……“妈呀,你怎早早儿的死了,爹爹,你怎早早地走了……叫我怎么活呀!”缠脚疼得犹如心剜肉,黄莲妹子瘸瘸拐拐走到了梁寡妇碑。

话说这个寡妇碑是有这样一段儿来历的。据说明代村东大路旁边富德店住有一位姓梁的寡妇,她一生辛勤劳作,家境殷实。因为村东有一道壕沟,常常山洪暴发,阻隔人行,她把自己积攒的全部家当,修了一座石砌桥梁,从此,从东来的官道畅通了。人们为纪念她,专门为她建了一座石碑。

这座石碑是用当地的火山石雕凿而成。底座可分三层,第一层是浮雕菊花,第二层为裙带倒复,第三层为并蒂双莲。碑上首书为:“蜀(嘱)小子元吉存吉施造。”尾题为:“万历庚戌年五月吉日督工守备吴世禄立。”中书正楷“舆梁”二字。舆乃轿子,也可称为车,梁就是轿与车所经过的桥。当年梁寡妇嘱咐两个儿子元吉和存吉来施造石桥。尾题万历庚戌年为1610年,是五月端阳节左右的某日。守备吴世禄是当时驻守聚乐堡的一位军队首领,他带领兵民前来祝贺。东边用大石砌起的石拱桥的造桥方法,与当年御河桥的造法一致。光绪年间,慈禧太后西逃路过此地,在舆梁碑下喝水打街(小歇)。问起富德店的故事,赏给了梁寡妇后人一件黄马褂子。

黄莲妹子出生在这样一个年代,公婆不理,男人不爱。她男人刘丑人看见她不稀罕,喝糊糊就让她舔碗。一朝洗不尽个拿糕锅,大铜勺子劈头括。

人们常常哼着这样的歌。当年塞北郊外,土地贫脊,只种一些五谷杂粮,人们吃不饱饭,只能喝谷米(小米不褪皮)面糊糊,喝完后还得舔碗。有时吃点莜面拿糕,是用莜面搅得糕一样的食物,这个锅很难洗,人们一般洗不尽。所以说:宁爬三十里坡,不洗个拿糕锅。当年塞北人喜欢用个铜勺子,男人稍不如意就用这个勺子打她。

铜器在塞北地区是普遍使用的器物。铜器一般不易生锈,结实耐用,携带方便。史书上说:“五台山上拜佛,塞北城里买铜。”可见,塞北使用铜器是由来已久的。

比如在当地摆列的大红洋箱,上面有个大铜字鉴,就是金光闪烁。家庭主妇往往每天早上用细灰面沾上一点水擦得金光锃亮。还有这里的人,常用的是铜锅、铜铲之类的器物,一路乡俗一路风啊!

黄莲妹子到了十三岁,刘丑人痨病死了,公公婆婆残忍虐待她,一天夜里她偷偷地跑了。忍饥挨饿的她,流浪途中遇见了二圪蛋。

二圪蛋是个不错的人,给黄莲妹子点燃了新希望。不久她正式地与二圪蛋开始拜天地了。拜天地那天,丈夫家虽然不富裕,但也搭起了彩棚子。并从城里雇了一台红轿子。黄莲妹子让隔壁张婶给梳了个抓髻儿,并且戴上了凤冠,披了眼纱儿,从东村用轿把她抬到了西村……

谁知拜了花堂后,公公一病不起,婆婆也得了咳嗽病。家里没有一点生活来源了,她的丈夫二圪蛋决定走口外了。

“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也难留,手拿着梳头匣,我给哥哥梳梳头……”

丈夫没有让她给梳头,半夜爬起走了口外。当年走口外西有杀虎口,东有张家口,中有得胜口,他丈夫为了截近道从得胜口出了口外。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

上一篇:我是小妖
下一篇:情感专家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