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公卿
读音(发音): bái yī gōng qīng
详细解释(意思):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出处(典故):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示例:
白衣公卿成语接龙
- 倾肠倒肚
- 轻才好施
- 情见乎辞
- 清夜扪心
- 轻如鸿毛
- 倾耳而听
- 轻举妄动
- 清水无大鱼
- 蜻蜓撼石柱
- 轻尘栖弱草
- 清君侧
- 清一色
- 青黄沟木
- 青鸟殷勤
- 青钱万选
- 青黄未接
- 青钱学士
- 青口白舌
- 青出于蓝
- 青裙缟袂
- 青蓝冰水
- 青灯古佛
- 青山不老
- 青藜学士
- 青灯黄卷
- 青山绿水
- 青林黑塞
- 青肝碧血
- 青过于蓝
- 青山一发
第一个字为"白"的成语
- 白璧微瑕
- 白璧无瑕
- 白草黄云
- 白齿青眉
- 白丁俗客
- 白发苍苍
- 白白朱朱
- 白发苍颜
- 白璧青蝇
- 白发丹心
- 白璧三献
- 白发红颜
- 白虹贯日
- 白发千丈
- 白眉赤眼
- 白面儒冠
- 白发青衫
- 白华之怨
- 白发朱颜
- 白面儒生
- 白话八股
- 白饭青刍
- 白面书郎
- 白袷蓝衫
- 白骨露野
- 白面书生
- 白驹过隙
- 白骨再肉
- 白驹空谷
- 白圭之玷
- 白日飞升
- 白蜡明经
- 白黑不分
- 白日见鬼
- 白浪掀天
- 白黑颠倒
- 白日青天
- 白黑分明
- 白龙鱼服
- 白日上升
- 白旄黄钺
- 白日升天
- 白手兴家
- 白首北面
- 白日绣衣
- 白首不渝
- 白日衣绣
- 白首空归
- 白日作梦
- 白首齐眉
- 白日做梦
- 白首穷经
- 白色恐怖
- 白山黑水
- 白首如新
- 白手成家
- 白首同归
- 白手空拳
- 白首为郎
- 白手起家
- 白首相知
- 白首相庄
- 白头相并
- 白雪阳春
- 白首一节
- 白头相守
- 白眼相看
- 白首之心
- 白衣苍狗
- 白头偕老
- 白水鉴心
- 白衣公卿
- 白头之叹
- 白衣卿相
- 白叟黄童
- 白兔赤乌
- 白衣秀士
- 白往黑来
- 白天见鬼
- 白衣宰相
- 白屋寒门
- 白头不终
- 白蚁争穴
- 白屋之士
- 白头到老
- 白鱼赤乌
- 白雪皑皑
- 白鱼登舟
- 白头而新
- 白雪难和
- 白鱼入舟
- 白头如新
- 白玉微瑕
- 白玉无瑕
- 白云苍狗
- 白云孤飞
- 白云亲舍
- 白纸黑字
第二个字为"衣"的成语
- 粗衣淡饭
- 褐衣不完
- 白衣苍狗
- 白衣公卿
- 白衣卿相
- 白衣秀士
- 白衣宰相
- 百衣百随
- 班衣戏采
- 班衣戏彩
- 斑衣戏彩
- 褒衣博带
- 褒衣危冠
- 暴衣露盖
- 暴衣露冠
- 弊衣蔬食
- 敝衣粝食
- 敝衣枵腹
- 弊衣箪食
- 弊衣疏食
- 布衣粝食
- 布衣黔首
- 布衣蔬食
- 布衣韦带
- 布衣之交
- 彩衣娱亲
- 草衣木食
- 朝衣东市
- 侈衣美食
- 黜衣缩食
- 鹑衣鹄面
- 鹑衣鷇食
- 鹑衣百结
- 粗衣恶食
- 粗衣粝食
- 颠衣到裳
- 短衣匹马
- 恶衣恶食
- 恶衣菲食
- 恶衣粝食
- 恶衣蔬食
- 丰衣足食
- 缝衣浅带
- 黼衣方领
- 和衣而卧
- 褐衣蔬食
- 鸿衣羽裳
- 节衣缩食
- 解衣般礴
- 解衣磅礴
- 解衣包火
- 解衣衣人
- 解衣抱火
- 解衣盘磅
- 解衣盘礴
- 解衣槃磅
- 解衣推食
- 解衣卸甲
- 锦衣肉食
- 锦衣行昼
- 锦衣玉食
- 绿衣黄里
- 绿衣使者
- 靡衣玉食
- 靡衣偷食
- 靡衣媮食
- 牛衣病卧
- 牛衣对泣
- 牛衣岁月
- 牛衣夜哭
- 暖衣饱食
- 牵衣投辖
- 牵衣肘见
- 缺衣少食
- 杀衣缩食
- 缩衣节口
- 缩衣节食
- 缩衣啬食
- 糖衣炮弹
- 天衣无缝
- 乌衣门第
- 乌衣之游
- 乌衣子弟
- 无衣之赋
- 鲜衣良马
- 鲜衣美食
- 鲜衣怒马
- 宵衣旰食
- 一衣带水
- 赭衣塞路
- 振衣濯足
- 整衣敛容
- 朱衣点头
- 朱衣使者
- 足衣足食
第三个字为"公"的成语
- 白衣公卿
- 抱冰公事
- 报冰公事
- 持论公允
- 出以公心
- 大动公惯
- 对薄公堂
- 对簿公堂
- 公买公卖
- 公才公望
- 公事公办
- 公是公非
- 花花公子
- 贿赂公行
- 贿货公行
- 货贿公行
- 货赂公行
- 获隽公车
- 例行公事
- 廉明公正
- 翩翩公子
- 凭虚公子
- 王孙公子
- 未了公案
- 无肠公子
- 游闲公子
- 正明公道
- 直入公堂
- 自有公论
第四个字为"卿"的成语
白衣公卿相关推荐
成语"白衣公卿"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白衣公卿"逐字解释参考
bái①白色。《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质而黑章。”②纯洁;干净。《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在人问。”③明亮;光明。《赤壁则》:“相与枕藉手舟中,不知东方之既~。”④清楚;明白。《荀子·天论》:“功名不~。”《书搏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犹无益也。”⑤真诚;坦白。《庄子·天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不各。”⑥禀告;陈述。《孔雀东南飞》:“便可~公姥,及时相遣归。”⑦单单;只是。《红楼梦》:“要是~来逛逛呢便罢。”⑧指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左思《吴都赋》:“飞觞举~。”【白衣】1.白色的衣。杜甫《可叹》:“天上浮云如~,斯须改变如苍狗。”2.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犹言“平民”,“老百姓”。《后汉书·崔骃传》:“以为不宜与~会。”3.古代替官府办事的小官吏。《汉书·龚胜传》:“闻之~,戒君勿言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ī①上衣。古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孙雀东南飞》:“何不作~裳,莫令事不举。”②衣服。《曹刿论战》:“~食所安,弗敢专也。”【又】为(给)…穿上。《资治通鉴·周纪四》:“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之。”③穿(衣)。《十则》:“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褐,怀其璧,从径道亡。”【衣冠】⒈衣帽,即穿衣、戴帽。⒉指官绅、士大夫。⒊文明礼仪。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ōng①公家的;公共的。《礼记·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原君》:“天下有~利而莫或兴之。有~害而或除之”②公正;无私。《屈原列传》:“邪曲之害~也。”韩愈《进学解》:“无患有词之不~。”《诫兄子严敦书》:“谦约节敛,廉~有威。”③公然;公开。《论积贮疏》:“残贼~行,莫之或止。”《黄生借书说》:“惟予之~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④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后成为诸侯的代称。【又】泛指显贵爵位。《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庄公)将战。”《邵公谏厉王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卿至于列士献诗。”⑤对男子的尊称。《邹忌讽齐五纳谏》:“我孰与城北徐~美?”《陈涉世家》:“~等遇雨,皆已失期。”《滕王格序》:“都督阎~之雅望,棨戟遥临。”⑥丈夫的父亲。《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姥,及时相遣归。”【公车】⒈兵车。⒉官车。⒊汉代官署名。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公案】⒈官府的案牍。⒉旧时官吏审案时所用的桌子。⒊佛教禅宗认为用教理来解决疑难问题,如官府判案。因此也称公案。⒋话本故事分类之一,后又演变为“公案小说”、“公案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īng①古代高级官爵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邵公谏厉王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至于列士献诗。”②君对臣、上对下的爱称。《赤壁之战》:“~欲何言?”③对对方表示亲热或随便的称呼。《孔雀东南飞》:“~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卿卿】作为亲昵之称。有时含有戏谑,嘲弄之意。【卿寺】九卿的官署。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