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滚动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80后女翻译辞职回国种梨树 只网上卖梨一年就赚200多万

肥壤网 2016-08-15 围观:

再有10多天,黄金梨就要成熟了。郑海鸥估计,今年的产量能比去年再多五成,达到500吨。要放在前几年,公公高山峰肯定要为这么多梨子的销路发愁,可是今年的梨子还没上市,就被一家外贸公司预定了300吨。

郑海鸥说:“他们要的还多呢,我没敢全卖给他们,还有其他客户等着要呢。”

这片黄金梨园是郑海鸥的公公高山峰半辈子的心血。2002年,高山峰投资200万元,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办起了第一家黄金梨生产合作社。到2014年前后,黄金梨园区规模已经达到500多亩,年产量300多吨。

黄金梨的产业越做越大,高山峰的身体却累垮了。2007年,他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20多天,2010年以后又添了脑供血不足的疾病。由于担心公公高山峰的身体状况,2014年,郑海鸥放弃了在国外的翻译工作,和丈夫高傲明回到家乡一起种植黄金梨。

 

起初公公高山峰并不同意,他觉得合作社经营得再好,身份终究也是农民,他说:“你们两个都是大学生,怎么能放弃好好的工作,来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呢?”高山峰还有一个说不出的担心:“现在年轻人从小都是娇生惯养,能吃得了这种苦吗?”

但郑海鸥很坚定:“公婆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我们在外面也放心不下。”她和丈夫也十分看好黄金梨产业的前景,想帮家里把现在的产业做大做强。

郑海鸥毕业于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现为河北外国语学院——记者注),2014年之前她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被公司派到南非做法语翻译,年薪三四十万元,丈夫高傲明在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也有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后,夫妇俩的这些本领都没了用武之地,他们要从头学习种植技术。

“那时候天天待在地里,围着父亲和老师傅学习。”郑海鸥说,为了尽快掌握黄金梨的种植技术,她和丈夫每天早上6点就进梨园,通常一待就是一整天,午饭就在梨园旁的小房子里吃。夏天气温通常在35摄氏度以上,梨园里更是闷热难耐,汗水常常把他们的衣服都浸透了。

“他们两个回来的时候都白白嫩嫩的,没多久就晒得黝黑黝黑的。”看到儿子和儿媳这么辛苦,高山峰不免心疼,但也从此打消了对他们不能吃苦的担忧。

除了向公公和老师傅学习,郑海鸥还经常抱着梨树种植的书进树园,工人开玩笑说:“大学生种树还得看书。”但郑海鸥有自己的想法,“工人都是靠经验种树,但经验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有把理论与经验相结合,才能种出好梨子。”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