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综合排行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2016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肥壤网 2016-08-31 围观:

热点 1:民族复兴与中国梦研究

入选理由

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梦”提出一年就吸引了多学科的共同关注,学界围绕以下几个层面展开了理论建构:1.中国梦提出的意义和背景。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高度评价了中国梦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从纵向来说,中国梦与近代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是紧密相连的。许多学者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来阐释中国梦的历史传承,强调了改革开放前30年创造的财富和积累的经验为国家改革开放后的爆发式发展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的许多有益思想是当今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应该加以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从横向上来说,比较分析了中国梦与其他大国梦在价值理念和发展目标上的区别,强调了中国梦的世界意义。2.中国梦的内涵和特征的理解。围绕实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学者们对中国梦的内涵作了多维度考察,从不同侧面剖析了中国梦在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面的深刻内涵和有机联系。3.中国梦的理论框架。在宏观层面,集中探讨了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梦的根本方向和价值指标,中国梦的表述实现了话语体系的转换。在具体层面,将中国梦与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相结合,落实中国梦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方面面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4.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要想把中国梦变为现实,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清醒面对一系列挑战。学者们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的实现、三个自信与中国梦的实现、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的实现、实干兴邦与中国梦的实现等多个维度探讨了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专家点评

目前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待深入和拓展:一是进行多维度、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如从历史、现实与未来,国家、民族、社会与个人,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与国内等不同视阈进行学术研讨;二是继续深入研究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现实依据和重大意义,中国梦的本质属性、基本内涵、价值诉求、目标要求和现实路径;三是加强对近代以来民族复兴思想的学术史研究,夯实民族复兴与中国梦研究的学术根基,彰显本研究应有的学术价值。

(点评人王顺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热点 2:马克思主义与分配正义

入选理由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全面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收入分配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日趋扩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学界的反思与探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并实现分配正义,成为一个时代课题。有关讨论近年来持续升温,到2013年成为一个热点。围绕马克思主义与分配正义问题的探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理层面,学界关心的是马克思主义究竟讲不讲公平正义问题,以及所讲的能否用于探讨和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否定论者认为马克思在构建历史唯物主义时消解了正义观念,相反的观点则认为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正义要求持明确肯定态度,由此形成了争论。2.深度挖掘马克思的理论资源,探讨分配不正义现象存在的社会根源。3.探讨分配正义的实现,指出实现正义分配的根本途径在于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正义分配原则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4.比较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西方自由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异同,并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反观其理论得失,拓展应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资源。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