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哲理故事

本栏目包括哲理故事,寓言故事等。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欧洲学生为何不尊崇“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来源:肥壤网 2023-03-31 围观:

欧洲学生为何不尊崇“吃得苦中苦


故事大全推荐你阅读欧洲学生为何不尊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一篇励志故事,能让您感悟人生,天天向上,拥有健康、积极、乐观的正能量!

欧洲学生为何不尊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文/魏蔻蔻

“既然你喜欢,那你就全包了吧”

我在荷兰刚读博士的时候,觉得自己应该多去做些杂活挣表现,就总去打扫实验室。后来弄得实验经理认为我喜欢清理实验室,只让我一个人做清洁工作。

很无语,荷兰人不认同咱们中国人“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生存法则。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曾说“关于我国教育的目的,比较普遍的认识是培养人才……人才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别人的工具,而不是为了他自己的人生。”

这个观点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和欧美之间的不同状况,我们华人通过“吃苦”换回报和认可的心态,欧美人却更看重“谈判的能力,反抗和敢于冲突的魄力”,要是你给他们留下愿意吃苦的印象,他们只会认为你喜欢干“苦差事”,而习惯让你永远吃苦。

面对这种情况,我只有主动申明,我也不喜欢这些事情,以后请同事轮流打扫。后来,我便停止了对爱好乐趣的牺牲,不再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话来自我安慰。在这样一个可以承载很多不同和冲突的地方,为自己的利益奋斗,有理有据的反抗是被人赞赏的。即使在国内,生活也不是总要放弃什么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很多元素是可以共存的。

当儒家教育遇上“丛林法则”

“吃苦”还是“不吃苦”,其实关乎一种选择的能力和对自我的了解。

我出国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当身边的欧洲本土学生已经鲜明地在规划人生的时候,我们还在好奇的经历体验生活。就是说,我们对人生的选择和对自我的认知,比他们晚一大步。

当欧洲的孩子经历着痛苦彷徨的青春期,不断找寻人生价值,追问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中国的孩子在准备着一轮接一轮的考试,看似目标明确,但我们小时候没有“仰望星空”的空暇,在追逐一个个成为所谓的“人才”的目标时,我们不知道如何规划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深深地感受到,鉴于对自己能力和喜好的了解,在学校和职场上,充斥着自主性和能动性极强的荷兰人,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弱点,在团队合作中,意志坚决,行动敏捷,对自己要达成的目标据理力争。而我们完全模糊,不懂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不懂得扞卫和谈判,很容易沦为为他们服务的工具。其实这不是种族歧视,纯粹是“狼性丛林法则”下长大的西方人和“儒家服从性”式教育的东方人的区别。

最初你会觉得他们非常自私强势,完全不懂为别人考虑,但其实在团队开始合作学习项目的最初,大家有充分的讨论时间,来分配任务和规划责任。这时,如果你自己没有明确的想法,没有为自己争取,那么没办法,在以后的团队合作中,你就只能做别人都不想做,而自己也不擅长的事情,既劳心又费力。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