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哲理故事

本栏目包括哲理故事,寓言故事等。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欧洲学生为何不尊崇“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来源:肥壤网 2023-03-31 围观:

让孩子学会争取“最优配置”

不要以为欧洲的孩子很轻松,不用吃苦,他们的学习强度是非常大的,只是,他们主张,不管什么样的体验、经历或挑战,都需要学会将个人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我在荷兰读营养学硕士的第一堂课,是一个两个月的项目,项目标题是《开发研制一种营养品并且完成欧盟的健康申报计划》。项目的实战性这么强,需要很多规划和权衡。如果没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力和选择力,任何学生都很难为自己争取最优的配置。

荷兰学生却对此驾轻就熟,他们从小就被训练如何通过谈判和规划,让自己在工作学习完善的同时也享受生活、追求快乐。课堂上,荷兰学生上来就能拿到更利于发挥自己特长,又能事半功倍的任务,而中国学生却只能干瞪眼,觉得自己被荷兰人占了便宜,非常郁闷。

其实,要克服这个窘境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不断了解自己,多追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少抱怨几个“凭什么”,鼓励孩子大胆表明自己的立场,为自己争取,懂得反抗和扞卫,了解妥协的底线和需要达到的目的,如此,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旺盛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最佳成绩。

中国人受“木桶理论”影响太深

我们中国教育很喜欢宣扬“木桶理论”,告诉孩子,决定成败的不是木桶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所以无论孩子多大了,家长依然不断督促孩子改正其不足。这样,孩子反而不自信,对自身的优点认识不够,便很难发挥出强项来。最典型的,莫过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高考的“标准分制”,考生如果有一门“瘸腿科”,总分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而在荷兰可不是这样,学校的考试也好,公司的培训也罢,首先问的是你擅长什么,特别感兴趣的是什么。因为他们看来,培训就是要让人好的地方更好,只有学习擅长的东西才能让人学得快、用得好。

那么弱点和缺点怎么办?没关系!上文提到了,在国外都是“团队合作”,你不擅长的地方有另一个擅长此道的同学或同事和你互补来共同完成。每个人都去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到达效率最大化。但你要认识到你的优点和不足,在学习和工作中,明确阐述哪些地方你可以独当一面,哪些地方你需要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学生更少学习生存压力、身心不易疲惫的原因。

好在中国新生代父母们,已经不再是“二分法”,不再像十年前那代家长一样纠结,越来越多的孩子真正为了兴趣而学习,为了自己而学习。是啊,回到原点想一下,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但何必把孩子的成长绑架?如果家长都认为学习必须是“苦”的,又怎能让孩子乐在其中,成长的意义何在呢?

读完本故事,你被感动吗?如果你还有更精彩的励志故事想投稿赚稿费,欢迎联系小编哦QQ2228454400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