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国殄瘁
读音(发音): bāng guó tiǎn cuì
详细解释(意思):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出处(典故): 《诗经·大雅·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示例:
邦国殄瘁成语接龙
- 摧兰折玉
- 催人泪下
- 摧眉折腰
- 摧锋陷坚
- 摧身碎首
- 摧锋陷阵
- 摧陷廓清
- 摧刚为柔
- 摧心剖肝
- 摧坚获丑
- 摧朽拉枯
- 摧坚陷阵
- 摧枯拉腐
- 摧折豪强
- 摧枯拉朽
- 榱崩栋折
- 摧枯折腐
- 榱栋崩折
- 摧枯振朽
- 璀璨夺目
- 脆而不坚
- 翠绕珠围
- 翠围珠绕
- 翠消红减
- 翠竹黄花
- 催讨
- 催促
- 翠绕珠围
- 翠绿
- 淬火
第一个字为"邦"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国"的成语
- 爱国如家
- 安国富民
- 安国宁家
- 败国丧家
- 败国亡家
- 邦国殄瘁
- 保国安民
- 全国一盘棋
- 病国殃民
- 敌国通舟
- 敌国外患
- 定国安邦
- 蠹国病民
- 蠹国残民
- 蠹国害民
- 蠹国耗民
- 蠹国殃民
- 黼国黻家
- 富国安民
- 富国强兵
- 富国强民
- 富国裕民
- 护国佑民
- 祸国殃民
- 矫国更俗
- 矫国革俗
- 巾国英雄
- 经国大业
- 经国之才
- 举国若狂
- 举国上下
- 举国一致
- 绝国殊俗
- 开国承家
- 开国功臣
- 开国元老
- 开国元勋
- 匡国济时
- 立国安邦
- 卖国求利
- 卖国求荣
- 破国亡家
- 杞国忧天
- 杞国之忧
- 倾国倾城
- 辱国丧师
- 入国问俗
- 辱国殄民
- 辱国殃民
- 体国经野
- 亡国大夫
- 亡国灭种
- 亡国破家
- 亡国之器
- 亡国之社
- 亡国之声
- 亡国之音
- 为国为民
- 为国捐躯
- 误国殃民
- 小国寡民
- 徇国忘身
- 一国三公
- 移国动众
- 益国利民
- 忧国爱民
- 忧国奉公
- 忧国忘家
- 忧国忧民
- 有国难投
- 治国安邦
- 治国安民
第三个字为"殄"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瘁"的成语
邦国殄瘁相关推荐
成语"邦国殄瘁"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邦国殄瘁"逐字解释参考
bāng①诸候的封国,泛指国家。《季氏将伐颛臾》:“~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②分封。柳宗元《封建论》:“~群后。”(后,即诸侯)【邦畿】古代指天子直辖地,后泛指国境疆域。《诗经·商颂·玄鸟》:“~千里,维民所止。”【邦君】地方长官,指太守丶刺史等。【邦彦】国中杰出有才德的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uó①国家。《察今》:“故治~无法则乱。”②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寡人之于国也》:“察邻~之政,无如寡人用心者。”③国都;京都。《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岳阳楼记》:“则有去~怀乡,忧谗畏讥。”④地方;地域。《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iǎn①消灭;灭绝。《史记·秦始皇本纪》:“武~暴逆。”成语有“暴殄天物”。②昏迷。《论衡·论死》:“人~不悟,则死矣。”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uì①劳苦;因病。《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今天下未定,民物劳~。”成语有“鞠躬尽瘁。”②面色黄瘦。《魏书·高肇传》:“朝夕悲泣,至于赢~。”(赢:瘦弱)。③忧伤;悲伤。宋玉《高唐赋》:“愁思无已,叹息垂泪,登高远望,使人心~。”【又】毁坏。陆机《叹逝赋》:“悼堂构之隤~,慜城阙之丘荒。”【瘁摄】失意屈辱。吕不韦《吕氏春秋·下贤》:“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倨,富有天下而不骋夸,卑为布衣而不~。”【瘁音】令人哀苦憔悴之音;也指不刚健、不健康的言辞。陆机《文赋》:“或寄辞于~,徒靡言而弗华。”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