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治国安邦 > 治国安邦的成语解释

治国安邦

读音(发音): zhì guó ān bāng

详细解释(意思):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出处(典故):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示例:

治国安邦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治"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国"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安"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邦"的成语

治国安邦相关推荐

成语"治国安邦"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治国安邦"逐字解释参考

zhì①治理。《论积贮疏》:“民不足而可~者,自下及今未之尝闻。”②惩处。《出师表》:“不效则~臣之罪。”③医治。《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将恐深。”④建造。《西门豹治邺》:“为~斋宫河上。”⑤整理;备办。《冯谖客孟尝君》:“于是约车~装,载券契而行。”⑥训练。《左忠毅公逸事》:“史公~兵,往来桐城。”⑦对付;抵御。《赤壁之战》:“同心一意,共~曹操。”⑧处理。《苏武传》:“单于使卫律~其事。”⑨讲求;研究。《齐桓晋文之事》:“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礼义哉。”⑩地方政府所在地。《过小孤山大孤山》:“州~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⑾治理得好;太平。《屈原列传》:“明于~乱,娴于辞令。”【治具】⒈置办酒食。⒉治国措施。【治剧】处理难办的事情。【治世】治理得好的时代,太平盛世。【治严】【治装】均为整理行装。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uó①国家。《察今》:“故治~无法则乱。”②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寡人之于国也》:“察邻~之政,无如寡人用心者。”③国都;京都。《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岳阳楼记》:“则有去~怀乡,忧谗畏讥。”④地方;地域。《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ān①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山。”《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②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③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论语十则》:“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④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慰,久久莫相忘。”《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与结盟好。”⑤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⑥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营。”⑦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知鸿鹄之志哉?”⑧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安厝】1.安葬.《三国志·蜀书·先主甘皇后传》:“园陵将成,~有期。”2.停灵待葬或浅埋以符改葬.《红楼梦》:“且说贾政等送殡到了寺内,~毕,亲友散去。”【安堵】安居;不受骚扰.《三圉志·魏书·钟会传》:“百姓士民,~旧业。”也作“案堵”“按堵”。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āng①诸候的封国,泛指国家。《季氏将伐颛臾》:“~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②分封。柳宗元《封建论》:“~群后。”(后,即诸侯)【邦畿】古代指天子直辖地,后泛指国境疆域。《诗经·商颂·玄鸟》:“~千里,维民所止。”【邦君】地方长官,指太守丶刺史等。【邦彦】国中杰出有才德的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