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陷锐
读音(发音): chōng fēng xiàn ruì
详细解释(意思):犹言冲锋陷阵。
出处(典故): 清·王韬《瓮牖馀谈·张秉中事》:“前队二千人皆用洋枪,冲锋陷锐,发无不中,号之曰:‘此张家背嵬军也。’”
示例:
冲锋陷锐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冲"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锋"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陷"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锐"的成语
冲锋陷锐相关推荐
成语"冲锋陷锐"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冲锋陷锐"逐字解释参考
chōng①向上冲。《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冠。”②虚;空虚。《老子》:“大盈若~,其用不穷。”③谦虚。《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而自牧。”④交通要道。《失街亭》:“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⑤快速向前冲。《雁荡山》:“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激,沙土尽去。”⑥碰撞;冲击。《黔之驴》:“稍近,益狎,荡倚~冒。”⑦侵袭;侵犯。《教战守策》:“其筋骸之所~犯。”【注】“沖”和“衝”,原是意义各不相同的两个字,①②③义属“沖”,④以后各义属“衝”,今简化为“冲”。【冲冲】1.凿冰声。2.感情激动的样子。王实甫《西厢记》二本四折:“则见他走将来气~,怎不教人恨匆匆。”【冲喜】旧时迷信,在家里人病重时办喜事,借以破解不祥。【冲要】军事或交通上的重要之地。《后汉书·西羌传》:“通俗~三十三所,皆作坞壁,设鸣鼓。”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ēng(1)(刀、剑等)锐利或尖端的部分:刀~|笔~|针~相对◇词~。(2)在前列带头的(多指军队):前~|先~。【锋镝】<书>锋是刀刃,镝是箭头,泛指兵器,也比喻战争。【锋利】(1)(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2)(言论、文笔等)尖锐:谈吐~。【锋芒】(1)刀剑的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斗争的~指向帝国主义。(2)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外露。【锋面】物理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遇,接触部分是一个过渡地带,叫做锋面。锋面附近地区,常常出现风或雨。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xiàn①陷阱。《新唐书·百官志》:“凡坑~井穴,皆有标。”②陷入;陷没。《中山狼传》:“仁~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③攻陷;沦陷。《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忠烈拔刀自裁。”④陷害。《左忠毅公逸事》:“不速去,无俟奸人构~,吾今即扑杀汝。”⑤缺陷;欠缺。《淮南子·缪称》:“满如~,实如虚。”【陷溺】喻处于困境,堕落不能自拔。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ruì①锐利;锋利。《淮南子·时则》:“柔而不刚,~而不挫。”【又】磨快。《周亚夫军细柳》:“军士吏被甲,~兵刃。”【又】锐利的武器。《陈涉世家》:“将军披坚执~。”②精锐。《韩非子·存韩》:“秦特出~师取地而韩随之。”【又】精锐的军队。《赤壁之战》:“瑜率轻~继其后。”③锐气;勇往直前的气势。蔡邕《释诲》:“武夫备略,战士讲~。”④细小。《左传·》昭公十六年:“且吾以玉贾罪,不亦~乎?”⑤迅猛;急速。《孟子·尽心》:“其进~者,其退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