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强扶弱
读音(发音): chú qiáng fú ruò
详细解释(意思):铲除强暴,扶助弱者。
出处(典故):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
示例: 如墨学主于~,势力愈盛者,则其仇之愈深。 ★清·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锄强扶弱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锄"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强"的成语
- 避强打弱
- 避强击惰
- 避强击弱
- 兵强将勇
- 兵强马壮
- 兵强则灭
- 差强人意
- 逞强称能
- 逞强好胜
- 锄强扶弱
- 坚强不屈
- 倔强倨傲
- 夸强道会
- 牵强附会
- 牵强附合
- 人强马壮
- 人强胜天
- 身强力壮
- 恃强凌弱
- 外强中干
- 外强中瘠
- 违强陵弱
- 以强凌弱
- 以强胜弱
- 倚强凌弱
- 抑强扶弱
- 争强斗狠
- 争强斗胜
- 争强好胜
- 争强显胜
- 自强不息
第三个字为"扶"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弱"的成语
锄强扶弱相关推荐
成语"锄强扶弱"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锄强扶弱"逐字解释参考
chú①除草松土的农具,锄头。《兵车行》:“纵有健妇把~犁,禾生陇亩无东西。”②用锄头除草松土。李绅《悯农》:“~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③铲除,除掉。《病梅馆记》:“~其正,遏其生气。”成语有“锄强扶弱”。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iáng①(弓弩)硬而有力。《赤壁之战》:“~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②泛指强健有力。《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③强大;强盛。《陈情表》:“外无期功~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又】强者。《齐桓晋文之事》:“弱固不可以敌~。”④加强;增强。李斯《谏逐客疏》:“~公室,杜私门。”⑤强悍;强横。《周处》:“周处年少时,凶~侠气,为乡里所患。”⑥胜过;比……强。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宣宗收燕、赵,复河、隍,力~于宪、武矣。”【又】在……方面强;强于。《屈原列传》:“博闻~志。”⑦馀;有馀。《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qiǎng①强迫。《促织》:“少年固~之。”②强行。《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度之,终不可~夺。”③勉强。《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假焉,必虑人逼取。”④竭力;尽力。《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不肯,大臣~谏。”jiàng固执;强硬不屈。《与陈伯之书》:“唯北狄野心,掘~沙塞之间。”【强死】壮健而死,死于非命。【强宗】豪门,有权势之家。【强起】强迫人出来做官。勉强起身。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ú①搀扶;扶持。《季氏将伐颛臾》:“危而不持,颠而不~。”②扶着;拄着。《孔雀东南飞》:“新妇初来时,小姑始~床。”《游黄山记》:“~杖望朱砂庵而登。”③帮助;援助。《战国策·宋卫策》:“~梁伐赵。”④沿着。《桃花源记》:“便~向路,处处志之。”⑤抱,带。《谭嗣同》:“至七月,乃~病入觐。”⑥古代长度单位,四寸为扶。《礼记·投壶》:“筹,室中五~,堂上七~。”【扶光】扶桑之光,日光。【扶桑】⒈神话传说中的海外大树木。⒉传说中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按方向,位置约相当于日本,后来沿用为日本的代称。【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扶翼】⒈扶持。⒉辅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ruò①弱小。与“强”相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强而赵~。”【又】使……弱;削弱。《过秦论》:“会盟而谋~秦。”②软弱;懦弱。《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示赵~且怯也。”③年幼;年少。《愚公移山》:“曾不若孀妻~子。”【又】年纪小的人。《柳毅传》:“使闺窗孺~,远罹构害。”④弱者;势力薄弱的人。《后汉书·耿纯传》:“抑强扶~。”⑤丧失;丧亡。《左传·昭公三年》:“又~一个焉,姜其危哉。”⑥不足;差一点。《晋书·天文志》:“与赤道东交于角稍~。”【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身体未壮,所以称弱。后来称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弱息】小儿。对别谦称自己的儿女。【弱约】柔弱;柔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