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形骸
读音(发音): fàng làng xíng hái
详细解释(意思):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出处(典故):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示例: 惟有与宝在一起,他才可以忘却自己的身份,~,领略“人贵适意”的真趣。 ★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放浪形骸成语接龙
- 骇浪惊涛
- 海不扬波
- 海涸石烂
- 海怀霞想
- 海底捞月
- 海底捞针
- 海角天涯
- 海沸波翻
- 海角天隅
- 海枯见底
- 海沸河翻
- 海枯石烂
- 海沸江翻
- 海阔天高
- 海沸山崩
- 海阔天空
- 海沸山裂
- 海北天南
- 海立云垂
- 海沸山摇
- 海不波溢
- 海盟山咒
- 海涵地负
- 海内鼎沸
- 海内无双
- 海纳百川
- 海桑陵谷
- 海市蜃楼
- 海誓山盟
- 海水难量
第一个字为"放"的成语
- 放冷箭
- 放诞风流
- 放荡不羁
- 放荡形骸
- 放刁把滥
- 放刁撒泼
- 放辟邪侈
- 放饭流歠
- 放辟淫侈
- 放歌纵酒
- 放达不羁
- 放虎归山
- 放诞不羁
- 放虎遗患
- 放诞不拘
- 放虎自卫
- 放屁添风
- 放火烧山
- 放僻邪侈
- 放浪不羁
- 放僻淫佚
- 放浪不拘
- 放泼撒豪
- 放浪无羁
- 放情丘壑
- 放浪无拘
- 放任自流
- 放浪形骸
- 放心解体
- 放龙入海
- 放马后炮
- 放心托胆
- 放马华阳
- 放言高论
- 放牛归马
- 放言遣辞
- 放眼世界
- 放意肆志
- 放鹰逐犬
- 放鱼入海
- 放纵不羁
- 放纵不拘
- 放纵驰荡
第二个字为"浪"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形"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骸"的成语
放浪形骸相关推荐
成语"放浪形骸"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放浪形骸"逐字解释参考
fàng①驱逐;流放。?项羽本纪赞》:“~逐义帝而自立。”《屈原列传》:“虽~流,眷顾楚国,心系怀王。”②释放。《黔之驴》:“至则无可用,~之山下。”③放置;放下。《琵琶行》:“沉吟~拨插弦中。”④发放。《红楼梦》:“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太太还没~呢。”⑤逃逸。《孟子·尽心》:“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豚。”⑥京官外任。《谭嗣同》:“既而胡即~宁夏知府。”⑦放纵;放任。《齐桓晋文之事》:“~僻邪侈,无不为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歌须纵酒。”⑧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红楼梦》:“这倪二是个泼皮,专~重利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àng①波浪。《石钟山记》:“虽大风~不能鸣也。”②任纵;放纵。《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形骸之外。”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íng①形体。《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役,奚惆怅而独悲。”②容貌。《屈原列传》:“颜色憔悴,~容枯槁。”③形象;形状。《订鬼》:“泄于目,目见其~。”④形势。《赤壁之战》:“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成矣。”⑤表露;表现。《黄生借书说》:“往借,不与,归而~诸梦。”⑥表现出的现象。《齐桓晋文之事》:“不为者与不能者之~,何以异?”⑦对比。《老子》:“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容】⒈形体容貌;神色。⒉描摹;描述。【形质】⒈肉体;躯壳。⒉身材相貌。⒊才能与气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ái①胫骨;小腿骨。《素问·骨空论》:“膝解为~关,侠膝之骨为连~,~下为辅。”【又】骨;人骨。《教战守策》:“其筯~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②形体;身体。《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之外。”《梅花岭记》:“即如忠烈遗~,不可问矣。”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