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负罪引慝 > 负罪引慝的成语解释

负罪引慝

读音(发音): fù zuì yǐn tè

详细解释(意思):指引咎自责。

出处(典故): 《书·大禹谟》:“[舜]负罪引慝,祇载见瞽螋。”蔡沈集传:“负罪,自负其罪,不敢以为父母之罪;引慝,自引其慝,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

示例: ~,思古无訧,际人伦之穷者,何厚于自责也?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

负罪引慝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负"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罪"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引"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慝"的成语

负罪引慝相关推荐

成语"负罪引慝"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负罪引慝"逐字解释参考

fù①背;用木板驮大东西。《愚公移山》:“命夸娥氏二子~二山。”《齐桓晋文之事》:“颁白者不~戴于道路矣。”②负担;承担。《淮南子·主术》:“而智日困,而自~其责也。”【又】使……承担。《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③蒙受;遭受。《窦娥冤》:“不明不暗,~屈衔冤。”④背倚;背靠着。《礼记·孔子闲居》:“子夏蹶然而起,~墙而立。”⑤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⑥辜负;对不起。《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大王而~赵。”《左忠毅公逸事》:“吾上恐~朝廷,下恐愧吾师也。”⑦违背;背弃。《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约不偿赵城。”⑧失败。《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已判矣。”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uì①罪过;犯法的行为。《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狱中杂记》:“苟入狱,不问~之有无,心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②有罪的人;罪犯。《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③过失;过错。《垓下之战》:“此天之亡我,非战之~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④惩罚罪行。《韩非子·五蠹》:“以其犯禁也,~之。”⑤归罪于。《寡人之于国也》:“五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⑥犯罪。《训俭示康》:“远~丰家。”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ǐn①拉开(弓)。《塞翁失马》:“丁壮者~弦而战。”②延长;伸长。《三峡》:“常有高猿长啸,属~凄异。”③拉;牵引。《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相如去。”④延请。《廉颇蔺相如列传》:“乃设九宾礼于廷,~赵使者蔺相如。”⑤带领。《垓下之战》:“项王乃复~兵而东。”⑥招出;牵连。《苏武传》:“虞常果~张胜。”⑦拿;举。《归去来兮辞》:“~壶觞以自酌。”⑧招引;引来。《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以为流觞曲水。”⑨避开;退却。《赤壁之战》:“操军不利,~次江北。”⑩掉转。《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车避匿。”⑾延长;延续。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忽替~之。”⑿伸着。《中山狼传》:“~首顾曰。”⒀援引;引录;引用。《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喻失义。”⒁荐举。《史记·魏其武安侯传》:“两人相为~重,其游如父子然。”⒂承认;承担。《三国志·吴志》:“权~咎责躬。”今有“引咎辞职”。⒃长度单位。古代以十丈为一引。⒄序言。《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经~。”【引决】自杀。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è①邪恶;恶念。《庄子·渔父》:“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吏无苛政,民无怀~。”②灾害。《国语·晋语八》:“以伏蛊~。”nì通“匿”。隐藏。《墨子·尚贤下》:“隐~良道,而不相教诲。”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