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负重吞污 > 负重吞污的成语解释

负重吞污

读音(发音): fù zhòng tūn wū

详细解释(意思):犹言忍辱负重。

出处(典故): 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仁人志士,椎心泣血,负重吞污,图其所志。”

示例:

负重吞污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负"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重"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吞"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污"的成语

负重吞污相关推荐

成语"负重吞污"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负重吞污"逐字解释参考

fù①背;用木板驮大东西。《愚公移山》:“命夸娥氏二子~二山。”《齐桓晋文之事》:“颁白者不~戴于道路矣。”②负担;承担。《淮南子·主术》:“而智日困,而自~其责也。”【又】使……承担。《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③蒙受;遭受。《窦娥冤》:“不明不暗,~屈衔冤。”④背倚;背靠着。《礼记·孔子闲居》:“子夏蹶然而起,~墙而立。”⑤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⑥辜负;对不起。《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大王而~赵。”《左忠毅公逸事》:“吾上恐~朝廷,下恐愧吾师也。”⑦违背;背弃。《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约不偿赵城。”⑧失败。《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已判矣。”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òng①重,与“轻”相对。《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而道远。”【又】以……为重。《五蠹》:“子孙累世絜驾,故人~之。”②重要;重大。《〈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于三十年前。”【又】重要作用。《五人墓碑记》:“匹夫之有无~于社稷也。”③重视;看重。《琵琶行》:“商人~利轻别离。”④贵重。《过秦论》:“不爱珍器~宝肥饶之地。”⑤严重。《狱中杂记》:“情罪~者反出在外。”⑥严格。《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以周。”⑦庄重。《论语·学而》:“君子不~则不威,学则不固。”⑧尊重。《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士。”⑨更加;加重。《苏武传》:“见犯乃死,~辱国。”chóng①重叠。《三峡》:“~岩叠嶂,隐天蔽日。”②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茅。”③重新;再次。《琵琶行》:“添酒回灯~开宴。”④拖累;牵连。《汉书·荆燕吴传赞》:“事发相~,岂不危哉。”【重民】农民。【重泉】⒈水极深的地方。⒉黄泉。【重舌】古代指通晓外族语言并能够口译的人。【重身】怀孕。【重阴】⒈浓云密布的阴天。⒉地下。【重足】迭足而立,不敢前进。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ūn①吞下;整个地咽下。《与陈伯之书》:“主上屈法申恩,~舟是漏。”②容纳。《岳阳楼记》:“衔远山,~长江。”③忍受冤苦不发作。《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亦不复以儿为念。”④吞并;兼并。《过秦论》:“~二周而忘诸侯。”【吞声】心中怨恨不敢作声,也指无声地悲泣。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wū①停积不流的水。贾谊《吊屈原赋》:“彼寻常之~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②污秽;不干净。《屈原列传》:“自疏濯淖~泥之中,蝉蜕于浊秽。”③玷污。《乐羊子妻》:“况拾遗求利以~其行乎。”④污蔑;诽谤。《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使君。”⑤贪污。《芋老人传》:“及为吏,以~贿不饬罢。”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