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龙蟠
读音(发音): hǔ jù lóng pán
详细解释(意思):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出处(典故): 宋·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示例:
虎踞龙蟠成语接龙
- 盘古开天地
- 攀花折柳
- 攀今吊古
- 潘江陆海
- 潘文乐旨
- 攀蟾折桂
- 攀车卧辙
- 攀高接贵
- 攀高结贵
- 攀花问柳
- 盘龙卧虎
- 攀龙附骥
- 攀龙讬凤
- 盘龙之癖
- 攀藤附葛
- 盘马弯弓
- 攀藤揽葛
- 盘木朽株
- 攀炎附热
- 盘石桑苞
- 攀辕卧辙
- 盘水加剑
- 攀今掉古
- 盘根错节
- 攀今揽古
- 盘根究底
- 攀鳞附翼
- 盘根问底
- 攀龙附凤
- 磐石之安
第一个字为"虎"的成语
- 虎落平川
- 虎而冠
- 虎踞鲸吞
- 虎落平阳
- 虎背熊腰
- 虎踞龙盘
- 虎珀拾芥
- 虎入羊群
- 虎变龙蒸
- 虎踞龙蟠
- 虎视眈眈
- 虎不食儿
- 虎口拔牙
- 虎视耽耽
- 虎口逃生
- 虎步龙行
- 虎兕出柙
- 虎口余生
- 虎超龙骧
- 虎体熊腰
- 虎窟龙潭
- 虎党狐侪
- 虎头虎脑
- 虎狼之势
- 虎荡羊群
- 虎头蛇尾
- 虎略龙韬
- 虎斗龙争
- 虎头燕颔
- 虎据龙蟠
- 虎尾春冰
- 虎卧龙跳
- 虎啸风生
- 虎穴狼巢
- 虎穴龙潭
- 虎掷龙拿
第二个字为"踞"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龙"的成语
- 暴腮龙门
- 一世龙门
- 鳌愤龙愁
- 笔底龙蛇
- 笔走龙蛇
- 鼎成龙去
- 鼎成龙升
- 鼎湖龙去
- 凤骨龙姿
- 凤表龙姿
- 凤附龙攀
- 凤狂龙躁
- 凤楼龙阙
- 凤髓龙肝
- 凤舞龙飞
- 凤舞龙蟠
- 凤毛龙甲
- 凤箫龙管
- 凤臆龙鬐
- 凤翥龙蟠
- 凤翥龙骧
- 凤翥龙翔
- 凤子龙孙
- 鹤骨龙筋
- 虎踞龙盘
- 虎变龙蒸
- 虎踞龙蟠
- 虎步龙行
- 虎超龙骧
- 虎窟龙潭
- 虎略龙韬
- 虎斗龙争
- 虎据龙蟠
- 虎卧龙跳
- 虎穴龙潭
- 虎掷龙拿
- 骥子龙文
- 老迈龙钟
- 老态龙钟
- 马足龙沙
- 批逆龙鳞
- 人中龙虎
- 日角龙庭
- 日角龙颜
- 尸居龙见
- 岁在龙虵
- 岁在龙蛇
- 匣里龙吟
- 鱼升龙门
- 鱼跃龙门
- 鱼质龙文
- 云起龙襄
- 云起龙骧
- 云蒸龙变
第四个字为"蟠"的成语
虎踞龙蟠相关推荐
成语"虎踞龙蟠"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虎踞龙蟠"逐字解释参考
hǔ①老虎。《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并皆暴犯百姓。”②比喻凶狠残暴。《屈原列传》:“秦,~狼之国,不可信。”《赤壁之战》:“曹公,豺~也,挟天子以征四方。”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ù①叉开腿坐,亦说“箕踞”,是一种随便的不拘礼节的坐法。《史记·高祖本纪》:“沛公方~床。,使两女子洗足。”②蹲;蹲坐。《左忠毅公逸事》:“令二人蹲~而背倚之。”③倚;倚靠。《史记·留侯世家》:“汉王下马~鞍而问。”【踞肆】⒈踞坐。《后汉书·鲁恭传》:“蹲夷~,与鸟兽无别。”⒉傲慢放肆。《汉书·叙传上》:“何有~于朝。”⒊气势雄壮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óng①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的动物。《劝学》:“积水成渊,蛟~生焉。”②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也指帝王用的东西。《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颜。”③比喻杰出的人物。《隆中对》:“诸葛孔明者,卧~也。”【龙飞】⒈比喻帝王将兴或即位。⒉比喻升官,得意。【龙凤】⒈指优异才能的人。⒉形容帝王的相貌。【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龙钟】⒈衰老的样子。⒉潦倒的样子。⒊流泪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pán盘曲地伏着。左思《蜀都赋》:“潜龙~于沮泽。”【引】弯曲。李白《咏山樽二首》:“~木不雕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