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略龙韬
读音(发音): hǔ lüè lóng tāo
详细解释(意思):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出处(典故): 明·刘基《悲杭城》诗:“一朝奔迸各西东,玉斝金杯散蓬荜。清都太微天听高,虎略龙韬缄石室。”
示例: 雄图壮志千秋罕,~万众从。 ★郭化若《奉和陈司令赐诗步原韵》
虎略龙韬成语接龙
- 桃李遍天下
- 桃李满天下
- 逃避
- 滔滔而至
- 滔滔不绝
- 滔滔
- 掏出
- 逃出法网
- 逃避退缩
- 讨厌
- 讨饶
- 讨巧
- 讨情
- 讨救
- 讨价
- 讨饭
- 讨伐
- 讨帐
- 讨
- 讨援
- 淘汰
- 淘气
- 逃脱
- 陶猗之富
- 逃离
- 逃难
- 陶醉
- 陶冶
- 逃窜
- 陶染
第一个字为"虎"的成语
- 虎落平川
- 虎而冠
- 虎踞鲸吞
- 虎落平阳
- 虎背熊腰
- 虎踞龙盘
- 虎珀拾芥
- 虎入羊群
- 虎变龙蒸
- 虎踞龙蟠
- 虎视眈眈
- 虎不食儿
- 虎口拔牙
- 虎视耽耽
- 虎口逃生
- 虎步龙行
- 虎兕出柙
- 虎口余生
- 虎超龙骧
- 虎体熊腰
- 虎窟龙潭
- 虎党狐侪
- 虎头虎脑
- 虎狼之势
- 虎荡羊群
- 虎头蛇尾
- 虎略龙韬
- 虎斗龙争
- 虎头燕颔
- 虎据龙蟠
- 虎尾春冰
- 虎卧龙跳
- 虎啸风生
- 虎穴狼巢
- 虎穴龙潭
- 虎掷龙拿
第二个字为"略"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龙"的成语
- 暴腮龙门
- 一世龙门
- 鳌愤龙愁
- 笔底龙蛇
- 笔走龙蛇
- 鼎成龙去
- 鼎成龙升
- 鼎湖龙去
- 凤骨龙姿
- 凤表龙姿
- 凤附龙攀
- 凤狂龙躁
- 凤楼龙阙
- 凤髓龙肝
- 凤舞龙飞
- 凤舞龙蟠
- 凤毛龙甲
- 凤箫龙管
- 凤臆龙鬐
- 凤翥龙蟠
- 凤翥龙骧
- 凤翥龙翔
- 凤子龙孙
- 鹤骨龙筋
- 虎踞龙盘
- 虎变龙蒸
- 虎踞龙蟠
- 虎步龙行
- 虎超龙骧
- 虎窟龙潭
- 虎略龙韬
- 虎斗龙争
- 虎据龙蟠
- 虎卧龙跳
- 虎穴龙潭
- 虎掷龙拿
- 骥子龙文
- 老迈龙钟
- 老态龙钟
- 马足龙沙
- 批逆龙鳞
- 人中龙虎
- 日角龙庭
- 日角龙颜
- 尸居龙见
- 岁在龙虵
- 岁在龙蛇
- 匣里龙吟
- 鱼升龙门
- 鱼跃龙门
- 鱼质龙文
- 云起龙襄
- 云起龙骧
- 云蒸龙变
第四个字为"韬"的成语
虎略龙韬相关推荐
成语"虎略龙韬"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虎略龙韬"逐字解释参考
hǔ①老虎。《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并皆暴犯百姓。”②比喻凶狠残暴。《屈原列传》:“秦,~狼之国,不可信。”《赤壁之战》:“曹公,豺~也,挟天子以征四方。”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üè①疆界。《左传·庄公二十一年》:“公与之武公之~,自虎牢以东。”【又】划定疆界。《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②巡行;巡视。《左传·隐公五年》:“公曰:‘吾将~地焉’。”③通“掠”。掠夺;夺取。《荆轲刺秦王》:“进兵北~地,至燕南界。”④谋略;计谋;策略。《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⑤忽略;不重视。《叔向贺贫》:“~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⑥大略;大概;大致。《赤壁之战》:“今操芟夷大难,~已平矣。”⑦略微;稍微。《芋老人传》:“老人~知书。”⑧几乎;差不多。《柳敬亭传》:“敬亭丧失其资~尽。”⑨丝毫;一点儿。与否定连用,表示丝毫没有。《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无慕艳意。”⑩简略;简要。《答司马谏议书》:“故~上报,不复一一自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óng①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的动物。《劝学》:“积水成渊,蛟~生焉。”②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也指帝王用的东西。《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颜。”③比喻杰出的人物。《隆中对》:“诸葛孔明者,卧~也。”【龙飞】⒈比喻帝王将兴或即位。⒉比喻升官,得意。【龙凤】⒈指优异才能的人。⒉形容帝王的相貌。【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龙钟】⒈衰老的样子。⒉潦倒的样子。⒊流泪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āo<书>(1)弓或剑的套子。(2)比喻隐藏:~光养晦。(3)兵法:六~|~略。【韬略】《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叫韬略。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