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回肠寸断 > 回肠寸断的成语解释

回肠寸断

读音(发音): huí cháng cùn duàn

详细解释(意思):形容极端悲苦、忧伤。

出处(典故): 明·汤显祖《还魂记·诘病》:“我发短回肠寸断,眼昏眵泪双淹。”

示例:

回肠寸断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回"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肠"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寸"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断"的成语

回肠寸断相关推荐

成语"回肠寸断"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回肠寸断"逐字解释参考

huí①旋转;回旋。《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清倒影。”②运转;运行。《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车。”③掉转;改变方向。《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敕,~车叱牛牵向北。”④回环;曲折。《阿房宫赋》:“廊腰缦~,檐牙高啄。”⑤返回;回归。《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⑥回复;答复。《柳毅传》:“脱获~耗,虽死必谢。”⑦奸邪。《诗经·小雅·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⑧次。杜甫《漫兴》:“渐老逢春能几~?”【回风】旋风。【回肠】心中辗转,比喻离愁不解。【回天】⒈比喻权势大。⒉古代称皇帝为天,凡能谏止皇帝改变主意的叫回天。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áng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象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也叫肠管。【肠断】形容极度悲痛。【肠儿】用肠子制成的食品:腊~|香~。【肠梗阻】病,由肠内异物堵塞、肠肌痉挛等引起。症状是腹部膨胀、剧烈腹痛、呕吐等。也叫肠阻塞。【肠骨】见〖髂qià骨〗。【肠管】肠。【肠激酶】肠液中的酶,主要来自十二指肠,能使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原变为胰蛋白酶。【肠结核】病,由结核菌侵入肠部引起。症状是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大便中有时有脓血。【肠绒毛】小肠内壁黏膜上象绒毛的组织,内含小血管,有吸收养料的作用。【肠伤寒】伤寒。【肠套叠】病,肠子的一段套入另一段的腔内,引起肠子的堵塞。症状是突然腹痛、呕吐、大便带血等。【肠系膜】腹膜的一部分,包在小肠和大肠的外面,把肠连接在腹腔的后壁上。【肠线】外科手术用的一种缝线。用羊肠壁组织制成。可被机体组织溶化而吸收。【肠炎】肠黏膜的炎症,通常多指小肠黏膜的炎症。症状是腹痛、发烧、腹泻。【肠液】由小肠黏膜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很多种酶,能进一步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脂肪等。【肠衣】用火碱脱去脂肪晾干的肠子,一般用羊肠或猪的小肠等制成,可用来灌香肠,做羽毛球拍的弦、缝合伤口的线等。【肠痈】中医指阑尾炎。【肠子】肠的通称。【肠阻塞】见〖肠梗阻〗。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cǔn①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商君书·靳令》:“四~之管无当,必不满也。”②短小。如“~步不离”、“~草不留”、“鼠目~光”。【又】极言其小。《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之地。”③中医切脉部位名。《难经》:“脉三部:~、关、尺。”【寸肠】1.指内心。韩偓《感旧》:“省趋弘阁侍貂珰,指座深恩刻~。”2.指心事。柳永《轮台子》:“但黯黯魂消,~凭谁表?”【寸楮】1.名刺、名片。2.指书信。【寸晷】晷,日影。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短暂的时光。钱起《送张少府》:“~如三岁,离心在万里。”【寸翰】指笔。【寸进】微小的进步。【寸禄】微薄的俸禄。【寸旬】短暂的时间。左思《魏都赋》:“量~,涓吉日;陟中坛,即帝位。”【寸阴】犹“寸晷”。短暂的光阴。向秀《思旧赋》:“托运遇于领会兮,寄馀命于~。”俗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为要像爱惜寸金那样,爱惜短暂的时间。【寸札】简短的书信。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uàn①截断;断开。《荆轲刺秦王》:“遂拔以击荆轲,~其左股。”《察今》:“故曰良剑期乎~,不期乎镆铘。”《伶官传序》:“至于扩、誓天~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②阻隔;隔断。《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焉。”《李愬雪夜入蔡州》:“留五百人镇之,以~洄曲及诸道桥梁。”③断绝;中止。《滕王阁序》:“雁陈惊寒,声~衡阳之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绝。”《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④拒绝;回绝。《孔雀东南飞》:“自可~来信,徐徐更谓之。”⑤判断;决断。《赤壁之战》:“事急而不~,祸至无日矣!”《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其有无,可乎?”⑥绝对;一定。李商隐《无题》:“~无消息石榴红。”【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忧伤到极点。【断鸿】失群的孤雁。【断魂】销魂神往。形容情深或哀伤。【断狱】审理或判决罪案。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