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江带湖
读音(发音): jīn jiāng dài hú
详细解释(意思):襟:衣襟;带:衣带。形容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
出处(典故): 唐·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
示例:
襟江带湖成语接龙
- 囫囵半片
- 虎落平川
- 猢狲入布袋
- 虎而冠
- 呼不给吸
- 呼风唤雨
- 呼庚呼癸
- 呼来喝去
- 呼卢喝雉
- 呼牛呼马
- 呼牛作马
- 呼天钥地
- 呼朋唤友
- 呼吸相通
- 呼朋引类
- 呼吸之间
- 呼群结党
- 呼幺喝六
- 呼天号地
- 呼之欲出
- 呼天唤地
- 忽忽不乐
- 呼天叫地
- 忽冷忽热
- 呼天叩地
- 呼天抢地
- 囫囵吞枣
- 狐奔鼠窜
- 呼天吁地
- 狐媚猿攀
第一个字为"襟"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江"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带"的成语
- 拖泥带水
- 安眉带眼
- 被山带河
- 冠袍带履
- 含牙带角
- 河山带砺
- 话里带刺
- 话中带刺
- 夹枪带棒
- 夹枪带棍
- 襟江带湖
- 拉家带口
- 梨花带雨
- 砺山带河
- 连根带梢
- 连汤带水
- 连日带夜
- 连枝带叶
- 黏皮带骨
- 披枷带锁
- 披麻带索
- 披麻带孝
- 披裘带索
- 披星带月
- 拖男带女
- 一衣带水
- 衣宽带松
- 以点带面
- 粘皮带骨
- 沾泥带水
- 沾亲带故
- 沾亲带友
- 阻山带河
第四个字为"湖"的成语
襟江带湖相关推荐
成语"襟江带湖"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襟江带湖"逐字解释参考
jīn①古代衣、袍的交领。宋玉《风赋》:“王廼披~而当之。”②衣襟;前襟。衣服胸前的部分。《伶官传序》:“泣下沾~,何其衰也。”【又】〈名意动〉以……为衣襟。《滕王阁序》:“~三江而带五湖。”③襟怀;胸怀。《滕王阁序》:“遥~甫畅,逸兴遄飞。”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iāng①长江的专称。《公输》:“~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又】江面。《群英会将干中计》:“早见东吴船只,蔽~而来。”②泛指江河;河流。《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河。”【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地区。【江东】长江下游地区。【江介】江畔;沿江一带。【江左】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区;江东。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ài①腰带;衣带;带子。《公输》:“子墨子解~为城,以牒为械。”②偑带;带着。《涉江》:“~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鸿门宴》:“哙即~剑拥盾入军门。”③围绕;环绕。《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左右。”④附着;含着;夹杂着。孔稚珪《北山移文》:“风云凄其~愤,石泉咽而下怆。”⑤兼任;兼带。《梁书·曹景宗传》:“复以为征虏中兵参军,~冯翊太守。”⑥指附近相连的地区。《宋史·李纲传》:“如鼎澧岳鄂若荆南一~,皆当屯宿重兵,倚为形势。”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ú(1)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水。(2)指湖州(旧府名,府治在今浙江吴兴县):~笔|~绉。(3)指湖南、湖北:~广。【湖北大鼓】大鼓的一种,基本曲调有四平调等,初用鸳鸯铁板按节拍,后改用木板。用三弦、二胡伴奏。【湖北省】简称鄂。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省会武汉市。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780万(1982年)。农业以稻、小麦、玉米、薯类、大豆、棉花、苎麻,芝麻等为主。丘陵、山地产茶叶、油桐、生漆、栓皮栎、柑橘等。鄂西山地有广大的天然林。长江、汉江水力资源丰富。江汉平原是我国著名的淡水鱼产区之一。富铁、铜、磷、岩盐、石膏、煤等矿产。解放后钢铁、机械、电力、水泥、化学、纺织等工业都有迅速发展。【湖笔】浙江湖州(今吴兴)制造的毛笔。【湖泊】湖的总称。【湖广】指湖北、湖南,原是明代省名。(元代的湖广包括两广在内,明代把两广划出,但仍用旧名。)【湖南省】简称湘。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省会长沙市。面积2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5,400万(1982年)。有土家、苗、侗、瑶、回等少数民族。农产有稻、棉花、小麦、茶叶、油桐、油茶、苎麻等。并有松、杉等木材。矿藏丰富,以锑、锰、铅、铝、锌、钨为主,煤铁次之。解放后,有色冶金、钢铁、机械、电力、煤炭、纺织、造纸等工业发展迅速。特产‘湘绣’、夏布、瓷器等。【湖色】淡绿色。【湖田】在湖泊地区开辟的水田,四周修筑围埝。【湖羊】我国绵羊的优良品种之一。公母都无角,毛白色,羔皮柔软。【湖泽】湖泊和沼泽。【湖沼】湖泊和沼泽。【湖绉】浙江湖州(今吴兴)出产的有绉纹的丝织品。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