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明行修
读音(发音): jīng míng xíng xiū
详细解释(意思):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出处(典故): 《三国志·魏书·高柔传》:“今博士皆经明行修,一国清选。”
示例:
经明行修成语接龙
- 休明盛世
- 朽木不可雕
- 嗅觉
- 休戚相关
- 休会
- 休
- 修缮
- 修心养性
- 修葺
- 修明
- 修理
- 修浚
- 修建
- 修好
- 修复
- 休止
- 休战
- 休业
- 休养生息
- 休息
- 休学
- 羞辱
- 羞怯
- 羞愧
- 袖手旁观
- 羞耻
- 秀气
- 修整
- 秀丽
- 秀发
第一个字为"经"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明"的成语
- 休明盛世
- 闭明塞聪
- 蔽明塞聪
- 不明不白
- 窗明几净
- 慈明无双
- 聪明才智
- 聪明绝世
- 聪明伶俐
- 聪明睿智
- 聪明一世
- 聪明正直
- 聪明智慧
- 聪明智能
- 大明法度
- 高明远识
- 公明正大
- 光明磊落
- 光明正大
- 含明隐迹
- 花明柳媚
- 花明柳暗
- 简明扼要
- 精明能干
- 精明强干
- 经明行修
- 连明彻夜
- 连明达夜
- 连明连夜
- 廉明公正
- 莫明其妙
- 明明白白
- 明明赫赫
- 弃明投暗
- 若明若暗
- 若明若昧
- 丧明之痛
- 山明水秀
- 深明大义
- 识明智审
- 水明山秀
- 同明相照
- 未明求衣
- 无明无夜
- 无明业火
- 霞明玉映
- 心明眼亮
- 眼明手快
- 眼明心亮
- 月明千里
- 月明星稀
- 彰明较着
- 彰明昭著
- 彰明昭着
- 彰明较著
- 正明公道
- 重明继焰
第三个字为"行"的成语
- 班功行赏
- 便宜行事
- 恶事行千里
- 步线行针
- 猜枚行令
- 猜拳行令
- 才高行厚
- 才高行洁
- 材朽行秽
- 材茂行洁
- 材茂行絜
- 操身行世
- 乘伪行诈
- 乘云行泥
- 德浅行薄
- 反经行权
- 改恶行善
- 高遏行云
- 功成行满
- 及时行乐
- 计功行封
- 计功行赏
- 计勋行赏
- 江河行地
- 见机行事
- 借水行舟
- 借公行私
- 锦衣行昼
- 经明行修
- 看人行事
- 立身行己
- 流水行云
- 论功行封
- 论功行赏
- 卖俏行奸
- 貌合行离
- 逆水行舟
- 泣数行下
- 色仁行违
- 顺风行船
- 素隐行怪
- 溯水行舟
- 顺水行舟
- 索隐行怪
- 替天行道
- 天马行空
- 托公行私
- 相机行事
- 响遏行云
- 挟主行令
- 言方行圆
- 言芳行洁
- 言清行浊
- 言听行从
- 言文行远
- 言信行果
- 言扬行举
- 偃武行文
- 因公行私
- 用舍行藏
- 造次行事
- 照功行赏
- 知易行难
- 志坚行苦
- 志洁行芳
- 志美行厉
- 智圆行方
- 字里行间
第四个字为"修"的成语
经明行修相关推荐
成语"经明行修"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经明行修"逐字解释参考
jīng①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文同《织妇怨》:“皆言边幅好,自爱~纬密。”②经络;经脉。《庖丁解牛》:“技~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畖乎?”③经典;经书。《师说》:“六艺~传皆通习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④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以儒学经传著术为主,与“史”、“子”、“集”相对。《复庵记》:“诸子及~史多所涉猎。”⑤分界;界线。《察传》:“是非之~,不可不分。”⑥上吊;缢。《史记·田单列传》:“~其颈于树枝。”⑦经过;经历。《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丘。”⑧治理。《左传·隐公十一年》:“礼,~国家,定社稷。”【又】合符常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海内必以兄为~之人。”【经纪】⒈纲常;法度。⒉条理;秩序。⒊经营;料理。⒋买卖,贸易。【经年】经过一整年或若干年。【经传】儒家经典与前人对这些经典所作的解释的统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íng①明亮。《石钟山记》:“至莫夜月~,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②照亮。《游褒禅山记》:“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③明白;清楚。《答司马谏议书》:“名实已~,而天下之理得矣。”【又】明白地;公开地。《触龙说赵太后》:“太后~谓左右。”④证明;说明。《五人墓碑记》:“亦以~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⑤明确。《史记·李斯列传》:“~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⑥英明;高明;明智。《谏太宗十思疏》:“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哲乎。”⑦智慧。《劝学》:“积善成德,而神~自得,圣心备焉。”⑧视力。《齐桓晋文之事》:“~足以察秋毫之末。”【又】视力好。《管子·制分》:“聪耳~目”⑨次;下一个(专指年、月、日)。《为学》:“~年,贫僧自南海还。”⑩明朝。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íng①行走。《论语》:“三人~,必有我师焉。”②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也。”③运行。《刻舟求剑》:“舟已~矣,而剑不~。”④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难已。”⑤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⑥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不顾细谨。”⑦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廉。”⑧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休。”⑨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五~。”háng①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②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③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也。”④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宫】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行将】即将。【行李】⒈使者。⒉行装。【行人】⒈出使的人。⒉行路人。⒊出征的人。【行者】⒈行路人。⒉出征的人。⒊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行装】出门携带的衣物。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iū①修饰。《汉书·冯奉世传》:“参为人矜严,好~容仪。”②撰写;修改;润色。《柳敬亭传》:“幕下儒生设意~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③修理;修造;修建。《过秦论》:“~守战之具。”④整治;治理。《隆中对》:“外结好孙权,内~政理。”⑤修养;修行。《信陵君窃符救赵》:“臣~身洁行数十年。”⑥效法;学习。《原毁》:“一善易~也,一艺易能也。”⑦长;高。《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竹。”⑧善;美好。《离骚》:“老冉冉其将至,恐~名之不立。”【辨】修,脩。“修”的本义是修饰,“脩”的本义干肉。二字常通用,但“干肉”一义不写作“修”。【修书】⒈写信;⒉著作撰写。【修文】⒈兴修文教,加强文治。⒉旧称文人死亡为修文。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