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枝共冢
读音(发音): lián zhī gòng zhǒng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出处(典故): 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便有大梓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示例: 但得个同心子,死共穴,生同舍,便做~、共冢我也心欢悦。 ★明·孟称舜《娇红记·晚绣》
连枝共冢成语接龙
- 众口交颂
- 众口纷纭
- 中正
- 众志成城
- 众醉独醒
- 中医
- 中药
- 众说纷纭
- 中央
- 众矢之的
- 中学
- 众擎易举
- 中兴
- 众目睽睽
- 中心
- 众口一词
- 众口交誉
- 中听
- 中伤
- 中衰
- 中年
- 中落
- 中立国
- 中举
- 中间
- 忠言
- 众寡悬殊
- 终局
- 终结
- 众多
第一个字为"连"的成语
- 连鳌跨鲸
- 连编累牍
- 连镳并驾
- 连镳并轸
- 连车平斗
- 连城之璧
- 连畴接陇
- 连二并三
- 连二赶三
- 连根带梢
- 连里竟街
- 连篇絫牍
- 连更彻夜
- 连篇絫幅
- 连更晓夜
- 连理分枝
- 连篇累册
- 连理之木
- 连更星夜
- 连篇累牍
- 连甍接栋
- 连昏达曙
- 连篇累幅
- 连绵不断
- 连昏接晨
- 连篇累帧
- 连绵不绝
- 连篇累帙
- 连绵起伏
- 连阶累任
- 连阡累陌
- 连明彻夜
- 连街倒巷
- 连墙接栋
- 连明达夜
- 连类比事
- 连衽成帷
- 连明连夜
- 连类比物
- 连汤带水
- 连日带夜
- 连日继夜
- 连天烽火
- 连天匝地
- 连日连夜
- 连宵彻曙
- 连三并四
- 连宵达旦
- 连三接二
- 连舆并席
- 连三接四
- 连舆接席
- 连三接五
- 连战皆捷
- 连三跨五
- 连章累牍
- 连山排海
- 连枝比翼
- 连锁反应
- 连枝并头
- 连枝带叶
- 连枝分叶
- 连枝共冢
- 连枝同气
- 连帙累牍
- 连中三元
- 连州比县
- 连州跨郡
- 连珠合璧
第二个字为"枝"的成语
- 有枝添叶
- 抱枝拾叶
- 本枝百世
- 标枝野鹿
- 粗枝大叶
- 繁枝细节
- 共枝别干
- 桂枝片玉
- 胡枝扯叶
- 花枝招颤
- 花枝招展
- 花枝招颭
- 加枝添叶
- 金枝玉叶
- 枯枝败叶
- 枯枝再春
- 连枝比翼
- 连枝并头
- 连枝带叶
- 连枝分叶
- 连枝共冢
- 连枝同气
- 南枝北枝
- 骈枝俪叶
- 旁枝末节
- 强枝弱本
- 青枝绿叶
- 琼枝玉树
- 琼枝玉叶
- 柔枝嫩条
- 柔枝嫩叶
- 松枝挂剑
- 添枝加叶
- 添枝接叶
- 添枝增叶
- 细枝末节
- 寻枝摘叶
- 一枝一栖
- 一枝之栖
- 一枝一节
- 有枝有叶
- 左枝右梧
第三个字为"共"的成语
- 同文共轨
- 分甘共苦
- 分形共气
- 风雨共舟
- 合衷共济
- 和衷共济
- 连枝共冢
- 鹿车共挽
- 牛骥共牢
- 奇文共赏
- 人神共愤
- 人神共嫉
- 人所共知
- 首尾共济
- 松萝共倚
- 天人共鉴
- 同胞共气
- 通忧共患
- 通无共有
- 同床共枕
- 同甘共苦
- 同恶共济
- 同生共死
- 同声共气
- 同条共贯
- 同文共规
- 同心共胆
- 同心共济
- 同舟共济
- 同休共戚
- 同舟共命
- 同音共律
- 同源共流
- 雅俗共赏
- 有目共睹
- 有目共见
- 有目共赏
- 众目共睹
- 众目共视
- 众所共知
第四个字为"冢"的成语
连枝共冢相关推荐
成语"连枝共冢"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连枝共冢"逐字解释参考
lián①连接。《隆中对》:“东~吴会,西通巴蜀。”②连续;接连;多次。《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③联合。《后序》:“约以~兵大举。”④牵连。《狱中杂记》:“少有~,必多方钩致。”【连城】⒈连成一片的许多座城。⒉比喻物品贵重,价值胜许多座城。【边襟】⒈彼此心连心。⒉姊妹丈夫的互称。【连理枝】⒈两棵树的枝连生在一起。⒉喻相爱的夫妻。⒊喻兄弟。⒋词调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从树干生出的枝条。《惠崇》:“竹外桃花三两~。”【又】生出枝节。《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②分枝。《荀子·效儒》:“故以~代主而非越也。”③分散。《荀子·解蔽》:“心~则无知。”④通“支”。抵拒;支持。《左传·桓公五年》:“蔡卫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òng①共有;共用。《论语》:“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敝之而无憾。”《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之矣。”②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天下所~传宝也。”③同样;一样。《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色。”④跟;与。《祭妹文》:“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汝筹画也。”⑤和;与。《滕王阁序》:“秋水~长天一色。”⑥总共。《核舟记》:“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八扇。”gōng①通“恭”,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子孝。”②通“供”,供给;供应。《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之往来,~其乏困。”gǒng①通“拱”,拱手,两手合在胸前,表示恭敬。《荀子·赋篇》:“圣人~手。”②环绕。又写作“拱”。《论语·为政》:“居其所而众星~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ǒng①高大的坟墓。后写作“塚”。《史记·高祖本纪》:“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又】泛指坟墓。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独留青~向黄昏。”②山顶。《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崒崩。”③大,嫡长。《尚书·泰誓上》:“类于上帝,宜于~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