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连理之木 > 连理之木的成语解释

连理之木

读音(发音): lián lǐ zhī mù

详细解释(意思):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出处(典故): 《晋书·元帝记》:“一角之兽,连理之木。”

示例:

连理之木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连"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理"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之"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木"的成语

连理之木相关推荐

成语"连理之木"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连理之木"逐字解释参考

lián①连接。《隆中对》:“东~吴会,西通巴蜀。”②连续;接连;多次。《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③联合。《后序》:“约以~兵大举。”④牵连。《狱中杂记》:“少有~,必多方钩致。”【连城】⒈连成一片的许多座城。⒉比喻物品贵重,价值胜许多座城。【边襟】⒈彼此心连心。⒉姊妹丈夫的互称。【连理枝】⒈两棵树的枝连生在一起。⒉喻相爱的夫妻。⒊喻兄弟。⒋词调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ǐ①雕琢、加工玉石。《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其璞而得宝焉。”②治理;管理。《诗经·大雅·江汉》:“于~于~,至于南海。”③料理;整理;整顿。《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财,不为征利。”④清明;安定;治理得好。《张衡传》:“上下肃然,称为政~。”⑤道理;规律;原则;法则。《孔雀东南飞》:“兰芝仰头答:~实如兄言。”《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伶官传序》:“自然之~也。”⑥义理。《伤仲永》:“其文~皆有可观者。”⑦纹理;纹路;条理。《庖丁解牛》:“依乎天~。”⑧法官;刑狱官署。《报任安书》:“遂下于~。”【理气】中国哲学上的对基本概念。理指宇宙本体或准则、条理;气指现象或极细微的物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到……去。《为学》:“吾欲~南海。”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⑤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⑧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⑨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⑿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ù①树。《归去来兮辞》:“~欣欣以向荣。”②木头;木材。《寡人之于国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不可胜用也。”③木制刑具;木制器具。《种树郭橐驼传》:“鸣鼓而聚之,击~而召之。”【又】棺木;棺材。成语有“行将就木”。④质朴;朴实。《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为人~强敦厚。”⑤麻木;痴呆。《促织》:“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奄奄思睡。”【木阁】在悬崖峭壁之间凿石架木而成的栈道。【木契】木制的符信。符信是古代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凭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