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敛声屏息 > 敛声屏息的成语解释

敛声屏息

读音(发音): liǎn shēng píng xī

详细解释(意思):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同“敛声屏气”。

出处(典故):

示例:

敛声屏息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敛"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声"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屏"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息"的成语

敛声屏息相关推荐

成语"敛声屏息"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敛声屏息"逐字解释参考

liǎn①收;收集;聚集。《陶侃》:“侃性聪敏恭勤,终日~膝危坐。”《五人墓碑记》:“~赀财以送其行。”②摊派;征收捐税。《捕蛇者说》:“孰知赋~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③收整;约束;节制。《琵琶行》:“整顿衣裳起~容。”④通“殓”。装殓;殡殓;殡葬。《祭十二郎文》:“~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敛策】把马鞭收起来,指归隐不再出仕。【敛迹】⒈指恶人有所顾忌而收敛约束,不敢露行迹。⒉藏身不出。⒊指退隐。【敛衽】整一整衣袖,表示敬意。元以前,只指男子的礼节,元以后专指妇女的礼节。【敛容】脸色严肃起来,表示尊敬。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ēng①声音。《劝学》:“顺风而呼,~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乐曲;乐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③口音。《大铁椎传》:“与人罕言语,语类楚~。”④声称;宣布;宣扬。《五人墓碑记》:“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义。”⑤名声;声誉;声望。《报任安书》:“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闻邻国。”⑥宣扬;鼓舞。《子鱼论战》:“金鼓以~气也。”⑦声势;声气。《子鱼论战》:“~盛致志,鼓儳也。”⑧表声音发出的次数。《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píng①照壁;对着门的小墙。《荀子·大略》:“天子外~,诸侯内~。”②屏风;围屏。《口技》:“撤~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③屏障。《宋史·李纲传》:“三镇国之~蔽,割之何以立国?”bǐng①排除;除去。《礼记·王制》:“~之远方。”②退避;使……退。《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人间语曰。”③退隐。《后汉书·王充传》:“归乡里~居教授。”④抑制;抑止(呼吸)。常“屏息”或“屏气”连用。《大铁椎传》:“宋将军~息观之,股栗欲堕。”bìng见“屏营”。【屏翰】屏障;藩卫。【屏匽】厕所。【屏营】⒈彷徨。⒉惶恐。【屏黜】除去。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ī①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庄子·逍遥遊》:“生物之以~相吹也。”②呼吸;喘气。《柳毅传》:“当闭目,数~可达矣。”③叹息;叹气。《愚公移山》:“北山愚公长~曰。”④休息。《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⑤止息;停止。《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交以绝游。”⑥平息。《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心。”⑦通“熄”,熄灭。《曲突徙薪》:“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⑧增长。《庄子·秋水》:“消~盈虚,终则有始。”⑨繁殖;繁育。《赵威后问齐使》:“是助王~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⑩子女,特称儿子。《陈情表》:“门衰祚薄,晚有儿~。”⑾利息。《原君》:“此我产业之花~也。”【息男】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