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足屏气
读音(发音): chóng zú bǐng qì
详细解释(意思):指畏惧之甚。
出处(典故): 《宋书·柳元景传》:“师祖严暴无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莫不重足屏气,未尝敢私往来。”
示例: 令萱则自太后以下,皆受其指麾;提婆则唐邕之徒,皆~;杀生与夺,唯意所欲。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
重足屏气成语接龙
- 岂有此理
- 弃书捐剑
- 气冲牛斗
- 七横八竖
- 弃暗投明
- 七步之才
- 棋逢对手
- 骐骥过隙
- 杞人忧天
- 骐骥困盐车
- 弃之如敝屐
- 七返丹
- 七长八短
- 七穿八洞
- 七穿八烂
- 七疮八孔
- 七病八倒
- 七搭八扯
- 七病八痛
- 七搭八搭
- 七步八叉
- 七大八小
- 七步成诗
- 七担八挪
- 七步成章
- 七颠八倒
- 七断八续
- 七拉八扯
- 七返还丹
- 七捞八攘
第一个字为"重"的成语
- 重睹天日
- 重操旧业
- 重床迭架
- 重床迭屋
- 重床叠架
- 重床叠屋
- 重蹈覆辙
- 重关击柝
- 重迹屏气
- 重光累洽
- 重见天日
- 重圭叠组
- 重金兼紫
- 重规沓矩
- 重金袭汤
- 重规迭矩
- 重理旧业
- 重规叠矩
- 重峦迭巘
- 重规累矩
- 重峦迭嶂
- 重规袭矩
- 重峦叠巘
- 重峦叠嶂
- 重峦复嶂
- 重门击柝
- 重生父母
- 重岩迭障
- 重明继焰
- 重生爷娘
- 重岩叠障
- 重葩累藻
- 重手累足
- 重岩叠嶂
- 重纰貤缪
- 重温旧梦
- 重起炉灶
- 重温旧业
- 重垣迭锁
- 重三迭四
- 重熙累绩
- 重垣叠锁
- 重三叠四
- 重熙累洽
- 重振旗鼓
- 重熙累盛
- 重山复岭
- 重整旗鼓
- 重熙累叶
- 重山复水
- 重纸累札
- 重兴旗鼓
- 重山峻岭
- 重足而立
- 重足累息
- 重气轻生
- 重足屏气
- 重气徇命
- 重气狥名
- 重足屏息
- 重望高名
- 重足一迹
- 重岩迭嶂
- 重财轻义
- 重义轻财
- 重厚寡言
- 重义轻生
- 重厚少文
- 重于泰山
- 重男轻女
- 重作冯妇
- 重逆无道
- 重气轻命
第二个字为"足"的成语
- 碍足碍手
- 百足之虫
- 百足不僵
- 不足挂齿
- 不足介意
- 不足轻重
- 不足为法
- 不足为据
- 不足为虑
- 不足为凭
- 不足为奇
- 不足为训
- 不足齿数
- 不足为意
- 不足与谋
- 侧足而立
- 厕足其间
- 抵足而眠
- 鼎足而居
- 鼎足而立
- 鼎足而三
- 鼎足三分
- 鼎足之势
- 顿足椎胸
- 顿足不前
- 顿足捶胸
- 顿足搥胸
- 顿足搓手
- 顿足捩耳
- 顿足失色
- 方足圆颅
- 高足弟子
- 裹足不前
- 何足为奇
- 何足道哉
- 何足挂齿
- 何足介意
- 疾足先得
- 捷足先得
- 捷足先登
- 酒足饭饱
- 举足轻重
- 刻足适屦
- 累足成步
- 立足之地
- 履足差肩
- 马足车尘
- 马足龙沙
- 泥足巨人
- 蹑足附耳
- 蹑足其间
- 蹑足潜踪
- 七足八手
- 齐足并驱
- 跷足而待
- 跷足抗手
- 跷足抗首
- 翘足而待
- 翘足引领
- 人足家给
- 三足鼎立
- 手足胼胝
- 手足失措
- 手足无措
- 手足异处
- 手足之情
- 手足重茧
- 首足异处
- 双足重茧
- 头足倒置
- 头足异处
- 头足异所
- 未足轻重
- 无足轻重
- 无足重轻
- 跣足科头
- 削足适履
- 引足救经
- 折足覆餗
- 知足不辱
- 知足常乐
- 知足知止
- 志足意满
- 踵足相接
- 重足而立
- 重足累息
- 重足屏气
- 重足屏息
- 重足一迹
- 濯足濯缨
- 足足有余
第三个字为"屏"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气"的成语
- 申冤吐气
- 哀声叹气
- 唉声叹气
- 嗳声叹气
- 不声不气
- 长吁短气
- 沉声静气
- 沉心静气
- 乘势使气
- 出词吐气
- 出言吐气
- 串通一气
- 垂头丧气
- 垂首丧气
- 春风和气
- 低声下气
- 低声哑气
- 低首下气
- 低头丧气
- 敌力角气
- 恶声恶气
- 分形共气
- 分形连气
- 分形同气
- 负材任气
- 负才任气
- 负才使气
- 怪声怪气
- 沆瀣一气
- 好声好气
- 浩然之气
- 横眉吐气
- 徊肠伤气
- 灰心短气
- 灰心丧气
- 灰烟瘴气
- 回肠荡气
- 回肠伤气
- 疾言厉气
- 降心下气
- 娇声娇气
- 矜才使气
- 矜功负气
- 酒色财气
- 鞠躬屏气
- 亢心憍气
- 咳声叹气
- 连枝同气
- 敛容屏气
- 敛色屏气
- 敛声屏气
- 林下风气
- 明公正气
- 弄性尚气
- 赔身下气
- 平心定气
- 平心静气
- 平心易气
- 屏声息气
- 屏声静气
- 怯声怯气
- 轻死重气
- 轻身下气
- 柔声下气
- 乳声乳气
- 尸居余气
- 使性傍气
- 使性谤气
- 使性掼气
- 使心别气
- 死声活气
- 死样活气
- 死声淘气
- 四时之气
- 天行时气
- 通同一气
- 同胞共气
- 同声共气
- 同声同气
- 痛心绝气
- 偷声细气
- 吞声忍气
- 吞声饮气
- 歪风邪气
- 蔚成风气
- 窝火憋气
- 瓮声瓮气
- 乌烟瘴气
- 无名火气
- 五陵豪气
- 仙风道气
- 祥云瑞气
- 小家子气
- 虚骄恃气
- 扬眉吐气
- 一鼓作气
- 一脉同气
- 一门同气
- 一丝两气
- 一团和气
- 怡声下气
- 颐神养气
- 阴阳怪气
- 有声没气
- 有声无气
- 右军习气
- 元龙豪气
- 占风望气
- 正正气气
- 重迹屏气
- 重足屏气
- 珠光宝气
重足屏气相关推荐
成语"重足屏气"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重足屏气"逐字解释参考
zhòng①重,与“轻”相对。《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而道远。”【又】以……为重。《五蠹》:“子孙累世絜驾,故人~之。”②重要;重大。《〈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于三十年前。”【又】重要作用。《五人墓碑记》:“匹夫之有无~于社稷也。”③重视;看重。《琵琶行》:“商人~利轻别离。”④贵重。《过秦论》:“不爱珍器~宝肥饶之地。”⑤严重。《狱中杂记》:“情罪~者反出在外。”⑥严格。《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以周。”⑦庄重。《论语·学而》:“君子不~则不威,学则不固。”⑧尊重。《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士。”⑨更加;加重。《苏武传》:“见犯乃死,~辱国。”chóng①重叠。《三峡》:“~岩叠嶂,隐天蔽日。”②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茅。”③重新;再次。《琵琶行》:“添酒回灯~开宴。”④拖累;牵连。《汉书·荆燕吴传赞》:“事发相~,岂不危哉。”【重民】农民。【重泉】⒈水极深的地方。⒉黄泉。【重舌】古代指通晓外族语言并能够口译的人。【重身】怀孕。【重阴】⒈浓云密布的阴天。⒉地下。【重足】迭足而立,不敢前进。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ú①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而置之其坐。”②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钩画了了。”③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之形成矣。”④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⑤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兰亭集序》:“快然自~。”⑥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赤壁之战》:“兵精粮多,~以立事。”⑦值得。《桃花源记》:“不~为外人道也。”《〈论语〉十则》:“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观也已。”【足下】⒈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⒉脚下;立足的地方。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píng①照壁;对着门的小墙。《荀子·大略》:“天子外~,诸侯内~。”②屏风;围屏。《口技》:“撤~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③屏障。《宋史·李纲传》:“三镇国之~蔽,割之何以立国?”bǐng①排除;除去。《礼记·王制》:“~之远方。”②退避;使……退。《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人间语曰。”③退隐。《后汉书·王充传》:“归乡里~居教授。”④抑制;抑止(呼吸)。常“屏息”或“屏气”连用。《大铁椎传》:“宋将军~息观之,股栗欲堕。”bìng见“屏营”。【屏翰】屏障;藩卫。【屏匽】厕所。【屏营】⒈彷徨。⒉惶恐。【屏黜】除去。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ì①云气;空气。《鸿门宴》:“吾令人望其~,皆龙虎,成五采。”《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达~。”②气候;天气。《采草药》:“此地~之不同也。”③景象;景色。《饮酒》:“山~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④气息;呼吸。《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息奄奄。”⑤气味。《狱中杂记》:“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相薄。”⑥中医指责的元气。《柳毅传》:“闻子之说,~血俱动。”⑦气势;气概。《曹刿论战》:“夫战,勇~也。一鼓作~。”【又】使气;任性;使性子。《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为乡里所患。”⑧气节;志气。《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