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藏诲盗
读音(发音): màn cáng huì dào
详细解释(意思):指收藏东西不谨慎而招致盗贼。谩,通“慢”。
出处(典故):
示例:
谩藏诲盗成语接龙
- 岛瘦郊寒
- 倒戈卸甲
- 倒持泰阿
- 悼心失图
- 倒背如流
- 刀光血影
- 刀过竹解
- 刀锯鼎镬
- 刀锯斧钺
- 刀枪剑戟
- 刀枪入库
- 刀山火海
- 刀耕火耨
- 刀山剑树
- 刀耕火耘
- 刀头剑首
- 刀耕火种
- 刀头舔蜜
- 刀光剑影
- 刀头燕尾
- 倒载干戈
- 刀下留人
- 倒打一耙
- 倒置干戈
- 刀俎余生
- 倒打一瓦
- 倒持干戈
- 叨陪末座
- 倒果为因
- 倒持戈矛
第一个字为"谩"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藏"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诲"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盗"的成语
- 监守自盗
- 慢藏诲盗
- 穿窬之盗
- 狐鸣狗盗
- 诲淫诲盗
- 鸡鸣狗盗
- 监临自盗
- 监主自盗
- 江洋大盗
- 开门延盗
- 开门揖盗
- 绿林大盗
- 绿林强盗
- 漫藏诲盗
- 谩藏诲盗
- 犬吠之盗
- 鼠窃狗盗
- 鼠窜狗盗
- 鼠偷狗盗
- 诬良为盗
- 迎门请盗
- 主守自盗
谩藏诲盗相关推荐
成语"谩藏诲盗"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谩藏诲盗"逐字解释参考
mán①欺骗。《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而不疑~。”②诋毁。《荀子·非相》:“乡则不若,偝则~之。”màn①通“慢”。怠慢;轻慢。《史记·孝武本纪》:“后世~怠,故衰秏。”②通“漫”,弥漫。《庄子·天道》:“太~,愿闻其要。”③通“漫”。不要。莫。董解元《西厢记》:“~言天上有姮娥。”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áng①收藏谷物。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获,冬~。”②收藏;保存;贮藏。《庖丁解牛》:“善刀而~之。”《伶官传序》:“庄宗受而~之于庙”③隐藏;私藏。《察今》:“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也。”《狱中杂记》:“部中老胥,家~伪章。”zàng①贮藏财物的地方;仓库。苏轼《赤壁赋》:“是造物者无尽~也。”②通“脏”。内脏。《孔雀东南飞》:“未至二三里,摧~马悲哀。”【藏命】亡命,不顾性命。《史记·游侠列传》:“以躯借交报仇,~作奸剽攻。”【藏怒】怀恨于心。《孟子·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焉,不宿怨焉。”【藏拙】1.掩其拙劣,不以示人。韩愈《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吹竽久混真。”2.自谦之词。罗隐《自贻》诗:“纵无显效亦~,若有所成甘守株。”【藏府】1.府库。班固《汉书·文三王传》:“及死,~馀黄金尚四十万馀斤。”2.同“脏腑”。《素问·脉解》:“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间。”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uì教导;指教。《论语》:“学而不厌,~而不倦。”《史记·货殖列传序》:“其次利导之,其次教~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ào①偷。《信陵君窍符救赵》:“如姬果~兵符与公子。”②偷东西的人;小偷。《智子疑邻》:“不筑,必将有~。”③强盗。又常为封建统治者对农民起义的诬称。《鸿门宴》:“所以遗将守关者,备他~之出入与非常也。”【辨】盗,贼。“盗”和“贼”两字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差不多相反:现代普通话所谓“贼”(偷东西的人),古代叫“盗”;现在所谓“强盗”(抢东西的人),古代也可以叫“盗”,但一般都称“贼”。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