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漫条斯理 > 漫条斯理的成语解释

漫条斯理

读音(发音): màn tiáo sī lǐ

详细解释(意思):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典故):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公子正在那里检点那些考具的东西,听见老爷的话,便过来规规矩矩,漫条斯理的说道:‘这话还得请父亲斟酌。’”

示例:

漫条斯理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漫"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条"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斯"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理"的成语

漫条斯理相关推荐

成语"漫条斯理"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漫条斯理"逐字解释参考

màn①水涨溢。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又】满;弥漫。《登泰山记》:“亭东自足下皆云~。”②模糊不清。《游褒禅山记》:“有碑仆道,其文~灭。”③随意;不受拘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卷诗书喜欲狂。”④枉自;徒然。杜甫《宾至》:“岂有文章惊海内,~劳车马驻江干。”⑤玷污。《庄子·让王》:“又欲以其辱行~我。”【漫澜】⒈无边无际的样子。⒉支离破碎的样子。【漫漫】⒈无边无际;长远。⒉放纵;随意。⒊昏聩;糊涂。⒋缓慢。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iáo①枝条;树枝。《与朱元思书》:“疏~交映,有时见日。”②条理。《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贯,靡不毕见。”③条款;项目。《战国策·秦策》:“科~既备,民多伪态。”④通达;通畅。《汉书·礼乐志》:“声气远~。”⑤多指长形的物体或列的条项。《旧唐书·刑法志》:“约法为二十~。”【又】指人的性命。《陈州粜米》:“兀的不送了我这~老命。”【条畅】顺达通畅。【条陈】分条陈述,也称分条陈述意见的书面材料。【条贯】⒈条理;系统。⒉办事的程序手续。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ī①析;劈。《诗经·墓门》:“墓门有棘,斧以~之。”②此;这。《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③那么;就。《寡人之于国也》:“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ǐ①雕琢、加工玉石。《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其璞而得宝焉。”②治理;管理。《诗经·大雅·江汉》:“于~于~,至于南海。”③料理;整理;整顿。《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财,不为征利。”④清明;安定;治理得好。《张衡传》:“上下肃然,称为政~。”⑤道理;规律;原则;法则。《孔雀东南飞》:“兰芝仰头答:~实如兄言。”《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伶官传序》:“自然之~也。”⑥义理。《伤仲永》:“其文~皆有可观者。”⑦纹理;纹路;条理。《庖丁解牛》:“依乎天~。”⑧法官;刑狱官署。《报任安书》:“遂下于~。”【理气】中国哲学上的对基本概念。理指宇宙本体或准则、条理;气指现象或极细微的物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