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瞪口呆
读音(发音): mù dèng kǒu dāi
详细解释(意思):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典故):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示例:
目瞪口呆成语接龙
- 代拆代行
- 呆头呆脑
- 代代相传
- 代马望北
- 代马依风
- 代人受过
- 代人说项
- 呆里撒奸
- 代人捉刀
- 呆如木鸡
- 代为说项
- 呆若木鸡
- 代越庖俎
- 呆似木鸡
- 带减腰围
- 待理不理
- 带金佩紫
- 待人接物
- 带砺河山
- 待时而动
- 带砺山河
- 待时守分
- 带牛佩犊
- 待兔守株
- 带水拖泥
- 待月西厢
- 带月披星
- 待字闺中
- 带罪立功
- 怠惰因循
第一个字为"目"的成语
- 目不给赏
- 目不苟视
- 目不见睫
- 目不交睫
- 目不窥园
- 目不忍睹
- 目不忍见
- 目不忍视
- 目不识丁
- 目别汇分
- 目不识书
- 目不别视
- 目不暇给
- 目瞪口结
- 目断魂销
- 目不暇接
- 目断鳞鸿
- 目瞪口歪
- 目不邪视
- 目光炯炯
- 目瞪口张
- 目不斜视
- 目光如豆
- 目瞪舌彊
- 目光如炬
- 目瞪舌挢
- 目不知书
- 目不转睛
- 目光如鼠
- 目瞪舌强
- 目瞪心骇
- 目酣神醉
- 目成心许
- 目定口呆
- 目达耳通
- 目动言肆
- 目瞪口呆
- 目瞪口僵
- 目睹耳闻
- 目中无人
- 目注心凝
- 目注心营
- 目眦尽裂
- 目空余子
- 目量意营
- 目乱睛迷
- 目乱精迷
- 目击道存
- 目击耳闻
- 目迷五色
- 目见耳闻
- 目目相觑
- 目交心通
- 目逆而送
- 目睫之论
- 目牛无全
- 目空一切
- 目染耳濡
- 目空一世
- 目濡耳染
- 目无法纪
- 目眩头晕
- 目若悬珠
- 目无全牛
- 目语额瞬
- 目食耳视
- 目无三尺
- 目眢心忳
- 目使颐令
- 目怔口呆
- 目无王法
- 目送手挥
- 目无下尘
- 目挑眉语
- 目睁口呆
- 目无余子
- 目挑心悦
- 目知眼见
- 目无尊长
- 目挑心招
- 目下十行
- 目指气使
- 目窕心与
- 目眩神摇
- 目治手营
- 目兔顾犬
- 目眩头昏
第二个字为"瞪"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口"的成语
- 牙白口清
- 笔伐口诛
- 病由口入
- 病从口入
- 唇干口燥
- 唇焦口燥
- 祸从口出
- 祸从口生
- 面朋口友
- 目瞪口结
- 目瞪口歪
- 目瞪口张
- 目定口呆
- 目瞪口呆
- 目瞪口僵
- 目怔口呆
- 目睁口呆
- 人多口杂
- 舌尖口快
- 是非口舌
- 授人口实
- 俗谚口碑
- 心服口服
- 心拙口夯
- 心直口快
- 性急口快
- 贻人口实
第四个字为"呆"的成语
目瞪口呆相关推荐
成语"目瞪口呆"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目瞪口呆"逐字解释参考
mù①眼睛。《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叱之。”②年;看待。《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陈胜。”③递眼色;使眼神。《鸿门宴》:“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④网孔。《韩非子·外储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成~而后得。”⑤行列;条目。《后序》:“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论】⒈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的议论。比喻不见自己的过失,无自知之明。⒉肤浅之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èng(1)用力睁大(眼):他把眼睛都~圆了。(2)睁大眼睛注视,表示不满意:老秦~了小姑娘一眼,嫌她多嘴。【瞪眼】(1)睁大眼睛;眼看着。(2)指跟人生气或耍态度:他就爱跟别人~。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kǒu①嘴。《齐桓晋文之事》:“为肥甘不足于~与?”②人口。《治平篇》:“视高、曾时~已不下五六倍。”③(一)个。用途广泛。《晋书·刘曜载记》:“献剑一~。”《水经注·资水》:“水南十里有井数百~。”④器物的口。《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⑤进出的通道。《石钟山记》:“彭蠡之~有石钟山焉。”《桃花源记》:“山有小~,仿佛若有光。”⑥刀剑的刃。《水浒传》:“砍铜剁铁,刀~不卷。”⑦中医指寸脉。《史记·扁鹊见仓公列传》:“切其脉时,右~气急。”【口面】争吵。【口浅】口快;说话直截了当。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āi(1)(头脑)迟钝;不灵敏。(2)脸上表情死板;发愣:发~|吓~了。(3)同‘待’(dāi)。另见ái。【呆板】死板;不灵活;不自然:这篇文章写得太~。【呆小症】胎儿期或婴儿期中,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或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病。患儿头大,身材矮小,四肢短,皮肤干黄,脸部臃肿,舌头大,智力低下。也叫克汀病。【呆帐】会计上指收不回来的帐。【呆滞】不活动;不流通:脸色苍白,两眼~无神|避免资金~。【呆子】傻子。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