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沐猴衣冠 > 沐猴衣冠的成语解释

沐猴衣冠

读音(发音): mù hóu yī guàn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出处(典故):

示例:

沐猴衣冠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沐"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猴"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衣"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冠"的成语

沐猴衣冠相关推荐

成语"沐猴衣冠"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沐猴衣冠"逐字解释参考

mù①洗头发。《屈原列传》:“吾闻之,新~者必弹冠。”②泛指洗浴,常与“洗”、“浴”连用。《西门豹治邺》:“洗~之,为置新缯绮縠衣。”【又】蒙;领受。《陈情表》:“逮奉圣朝,~浴清化。”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óu(1)(~儿)猴子:小~儿|老~儿。(2)(~儿)比喻机灵的人。(3)<方>乖巧;机灵(多指孩子)。(4)<方>象猴子似的蹲着。【猴皮筋儿】<口>橡皮筋。也叫猴儿筋。【猴头】一种生长在树上的蕈,形状象猴子的头,是珍贵的食品。【猴头鹰】鸟,头圆嘴短,上嘴勾曲,鼻腔隐于粗毛下,头顶羽毛浓褐色,无耳形之角羽。面似猴,身似鹰。夜晚觅食,主食鼠类,对人类有益。【猴戏】用猴子耍的把戏,猴子穿衣服、戴假面,模仿人的某些动作。【猴子】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形状略象人,身上有毛,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动灵活,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以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为食物。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yī①上衣。古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孙雀东南飞》:“何不作~裳,莫令事不举。”②衣服。《曹刿论战》:“~食所安,弗敢专也。”【又】为(给)…穿上。《资治通鉴·周纪四》:“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之。”③穿(衣)。《十则》:“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褐,怀其璧,从径道亡。”【衣冠】⒈衣帽,即穿衣、戴帽。⒉指官绅、士大夫。⒊文明礼仪。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uān①帽子。《屈原列传》:“新沐者必弹~。”②鸟类头顶上突出的肉或翎毛。《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上,力叮不释。”【辨】冠,冕,巾,弁,帽。“冠”是帽子总称。“冕”是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巾”是扎在头上的织物。“弁”是用皮革做成的帽子。“帽”是后起字。guàn①戴帽子。《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切云之崔嵬。”②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表示已成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者五六人。”③位居第一。《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一时。”【冠盖】官吏的衣着和车乘。引申指官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