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内圣外王 > 内圣外王的成语解释

内圣外王

读音(发音): nèi shèng wài zhǔ

详细解释(意思):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出处(典故): 《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示例:

内圣外王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内"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圣"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外"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王"的成语

内圣外王相关推荐

成语"内圣外王"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内圣外王"逐字解释参考

nèi①里面;内部。《邹忌讽齐王纳谏》:“四境之~,莫不有求于王。”【又】特指朝廷内或国内。《过秦论》:“当是时也,商君佐之,~立法度,务耕织。”【又】指家庭内部。《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无应门五尺之僮”②内心。《赤壁之战》:“而~怀犹豫之计。”③内室;特指皇宫。《长恨歌》:“西宫南~多秋草。”④女色。《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⑤妻妾的泛称。后专指妻,如南朝人徐悱有《赠内》诗。今人也有谦称自己的妻子为“内人”、“贱内”的。【引】妻子一方的亲戚,如“内兄”、“内侄”。nà同“纳”。接纳;收容。《中山狼传》“先生如其旨,~狼于囊。”《鸿门宴》:“距关,毋~诸侯。”【内嬖】受君主宠幸,又指君主宠幸的人。【内阁】⒈明清时期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关。明洪武十五年,仿宋制,高诸殿阁大学士,因授餐大内,常侍天子殿阁之下,故名内阁。⒉内堂,贵族妇女的卧室。【内省】宫禁之内。【内传】解释经义的文字叫内传;广引事例、推演本义的叫外传。如关于《诗经》的就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传记的一种。以记述轶闻趣事为主,如《隋书·经籍志二》有《汉武内传》等。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èng①通达事理,才智非凡。《韩非子·说林上》:“以管仲之~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②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师说》:“是故~益圣,愚益愚。”③在某方面最杰出的人;精通某种技艺或业务的人。如“诗圣”、“棋圣”。④封建时代对当时的王朝或帝王的尊称。《出师表》:“诚宜开张~听。”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wài①外面;外部。《邹忌讽齐王纳谏》:“旦日,客从~来。”②表面;外表。《赤壁之战》:“今将军~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③以外。《大铁椎传》:“大铁椎~,一物无所持。”④置之于外;除去。《管子·明法》:“所以禁过而~私也。”⑤疏远。《易经·否》:“内小人而~君子。”⑥传统戏剧中扮老年男子的角色。”【外朝】⒈天子、诸侯听政议事的地方。相传周时天子诸侯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⒉指在外朝参政议事之人。【外交】古指臣子私自会见诸侯。【外戚】帝王的母亲、妻子一方的亲戚。【外史】⒈官名,颁布帝王命令及掌管地图等。⒉指野史、杂史或记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wáng①帝王;君主。《察今》:“先~之所以为法者,何也?”②秦汉以后帝王称皇帝,“王”成为封爵最高一级。《陈涉世家》:“~侯将相,宁有种乎。”③朝见王。《诗经·殷武》:“莫敢不来~。”wàng①称王;统治天下。《鸿门宴》:“沛公欲~关中。”②封……为王;拥戴……为王。《鸿门宴》:“先破秦入咸阳者~之。”【王霸】王业和霸业。儒家认为用仁义治理天下是王道;用武力征服天下是霸道。【王师】帝王的军队,也指本朝的军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