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履踵决
读音(发音): nà lǚ zhǒng jué
详细解释(意思):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
出处(典故):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示例:
纳履踵决成语接龙
- 攫金不见人
- 撅坑撅堑
- 撅天扑地
- 决不待时
- 决断如流
- 决命争首
- 决胜庙堂
- 决胜千里
- 抉瑕摘衅
- 决一雌雄
- 绝裾而去
- 决一胜负
- 绝口不道
- 绝长补短
- 决一死战
- 绝路逢生
- 绝长继短
- 决疣溃痈
- 绝长续短
- 绝伦逸群
- 抉奥阐幽
- 绝处逢生
- 绝妙好辞
- 抉目东门
- 绝代佳人
- 绝其本根
- 绝顶聪明
- 绝裙而去
- 抉目吴门
- 抉目胥门
第一个字为"纳"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履"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踵"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决"的成语
- 沉吟不决
- 沉吟未决
- 迟徊不决
- 迟疑未决
- 迟疑不决
- 踌躇不决
- 垂帘听决
- 雌雄未决
- 当机立决
- 东冲西决
- 狐疑不决
- 金断觿决
- 久悬不决
- 履穿踵决
- 纳屦踵决
- 纳履踵决
- 犬马之决
- 速战速决
- 悬而未决
- 言听谋决
- 犹豫不决
- 鱼烂河决
纳履踵决相关推荐
成语"纳履踵决"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纳履踵决"逐字解释参考
nà①收进;收藏。《促织》:“不如拼搏一笑,因合~斗盆。”②接受;采纳。《出师表》:“咨诹善道,察~雅言。”③收容;接纳。《〈指南录〉后序》:“至通州,几以下不~死。”④交纳;交付。《促织》:“成妻~钱案上,焚拜如前人。”【纳步】留步。主人送客时,客请主人止步的谦辞。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ǚ①踩;踏。《少年中国说》:“天戴其苍,地~其黄。”②登;登位。《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至尊而制六合。”③鞋子。《孔雀东南飞》:“揽裙脱丝~,举身赴清池。”【又】为(替)……穿上鞋子。《史记·留侯世家》:“因跪~之。”【履尾】践踏虎尾,喻处于险境。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ǒng①脚后跟。《狱中杂记》:“生人与死者并~顶而卧。”②走到;踏至。《孟子·滕文公上》:“自楚之滕,~门而告文公。”③跟随。《汉书·武帝纪》:“各将五万骑,步兵~军后数十万人。”④继承;因袭。《汉书·刑法制》:“天下既定,~秦而置材官于郡国,京师有南北军之屯。”【踵见】接连往见。【踵武】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继承前人的事业。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ué①疏通水道;开口子导引水流。《五蠹》:“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渎。”②决口;洪水冲开堤岸。《汉书·武帝纪》:“河水~濮阳,泛六郡。”③决定;确定。《赤壁之战》:“受制于人,吾计~矣。”④判决;裁决。《狱中杂记》:“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也。”⑤处决;执行死刑。《狱中杂记》:“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引】自杀。《后序》:“予分当引~,然而隐忍以行。”⑥决战;较量出胜负高低。《赤壁之战》:“孤当与孟德~之。”⑦必定;肯定;一定。《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自度秦王虽斋,~负约不偿城。”⑧通“诀”,辞诀;告辞;告别。《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与侯生~,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