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着痒处
读音(发音): sāo zhe yǎng chù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
出处(典故): 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示例: 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的时候少。 ★鲁迅《朝花夕拾·》
搔着痒处成语接龙
- 出尘不染
- 刍荛之见
- 杵臼之交
- 杵臼交
- 出丑放乖
- 出丑扬疾
- 出出律律
- 出处进退
- 出处殊涂
- 出处殊途
- 出处语默
- 出词吐气
- 出陈易新
- 出敌不意
- 出敌意外
- 出尔反尔
- 出乎意表
- 出没不常
- 出凡入胜
- 出没无常
- 出乎意料
- 出公忘私
- 出门合辙
- 出乎意外
- 出谷迁乔
- 出乎预料
- 出门如宾
- 出乖露丑
- 出门应辙
- 出将入相
第一个字为"搔"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着"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痒"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处"的成语
- 穴居野处
- 安身之处
- 安室利处
- 百无是处
- 不遑宁处
- 不遑启处
- 朝夕相处
- 超然独处
- 巢居穴处
- 独到之处
- 蠹居棊处
- 蠹居棋处
- 和睦相处
- 进退出处
- 猫鼠同处
- 恰到好处
- 群居穴处
- 搔着痒处
- 搔到痒处
- 身首异处
- 身无长处
- 手足异处
- 首足异处
- 熟思审处
- 夙兴夜处
- 头足异处
- 文行出处
- 无地自处
- 无下箸处
- 吾自有处
- 五方杂处
- 息迹静处
- 小姑独处
- 岩居穴处
- 岩栖穴处
- 一无是处
- 易地而处
- 有以善处
搔着痒处相关推荐
成语"搔着痒处"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搔着痒处"逐字解释参考
sāo①挠,用手指甲轻抓。《盐铁论·利议》:“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背。”②通“骚”,动乱;扰乱。《三国志·吴书·陆凯传》:“既不爱民,务行威势,所在~扰,更为烦苛。”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uó①附着。《游黄山记》:“每至手足无可~处,澄源必先登垂接。”②穿着。《木兰诗》:“脱我战时袍,~我旧时裳。”③穿戴的东西。《桃花源记》:“男女衣~,悉如外人。”④击中。《陈州粜米》:“恰便似轰雷~顶。”⑤用。《高祖还乡》:“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手扶。”⑥使;派。《窦娥冤》:“从今以后,~这楚州亢旱三年。”⑦叫,表示命令语气。《陈州粜米》:“我~你休言语。”zhóo①遭到;受到。陆游《卜算子·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风和雨。”②被。袁去华《雨中花》:“两鬓青青,尽~吴霜偷换。”③合适;恰当。王道父《道父山歌》:“种田不收一年辛,取妇不~一生贫。”zhāo比喻计策。《水浒传》:“三十六~,走为上~。”zhé紧接动词后,表示动作状态的延续。关汉卿《沉醉东风》:“手执~饯行杯,眼阁~别离泪。”【着处】处处。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ǎng皮肤或黏膜受到轻微刺激时引起的想挠的感觉。皮肤被蚊、蚤、虱等咬过,或者接触细毛或某些化学药品,都会发痒。【痒痒】<轻><口>痒。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chǔ①停留,止息。《孙子·军事》:“是故卷甲而遁,日夜不~。”②住,居住。《岳阳楼记》:“~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闲居,隐居。《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室者。”④相处。《后序》:“与贵酋~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⑤处置,处理。《孔雀东南飞》:“~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赤壁之战》:“愿将军量力而~之。”chù①处所,地方。《垓下之战》:“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过秦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妇】居家之妇。【处妾】宫中的童女。【处士】1.有德才而隐居不愿作官的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2.未做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3.星名,即少微。《晋书·天文志上》:“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处治】处方治病。【处子】1.处女。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鸣鹤交颈,雎鸠相和。~怀春,精魂回移。”2.处士。《后汉书·逸民传序》:“自后帝德稍衰,邪嬖当朝,~耿介,羞与卿相等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