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胆销魂
读音(发音): sàng hún xiāo hún
详细解释(意思):丧、销:失去。形容惊恐到极点。
出处(典故):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暗自凝睛,不由我不丧胆销魂忽地惊。”
示例:
丧胆销魂成语接龙
- 魂不附体
- 混沌不分
- 浑身解数
- 混淆视听
- 昏定晨省
- 昏昏沉沉
- 昏昏噩噩
- 浑金璞玉
- 昏昏浩浩
- 昏头搭脑
- 浑抡吞枣
- 昏昏默默
- 昏头打脑
- 昏昏欲睡
- 浑沦吞枣
- 昏头昏脑
- 昏镜重明
- 浑然天成
- 昏头晕脑
- 昏镜重磨
- 浑然无知
- 昏头转向
- 浑然一体
- 昏聩无能
- 昏庸无道
- 浑然自成
- 昏迷不省
- 浑浑沉沉
- 昏迷不醒
- 浑浑沌沌
第一个字为"丧"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胆"的成语
- 尝胆眠薪
- 尝胆卧薪
- 赤胆忠心
- 大胆包身
- 吊胆惊心
- 吊胆提心
- 独胆英雄
- 肝胆楚越
- 肝胆过人
- 肝胆胡越
- 肝胆披沥
- 肝胆涂地
- 肝胆相照
- 肝胆欲碎
- 肝胆照人
- 合胆同心
- 隳胆抽肠
- 剑胆琴心
- 沥胆抽肠
- 沥胆堕肝
- 沥胆隳肝
- 沥胆披肝
- 沥胆濯肝
- 露胆披诚
- 露胆披肝
- 破胆寒心
- 丧胆亡魂
- 丧胆销魂
- 丧胆游魂
- 色胆包天
- 色胆迷天
- 色胆如天
- 吐胆倾心
- 衔胆栖冰
- 心胆俱裂
- 心胆俱碎
- 义胆忠肝
- 饮胆尝血
- 有胆有识
- 摘胆剜心
第三个字为"销"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魂"的成语
丧胆销魂相关推荐
成语"丧胆销魂"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丧胆销魂"逐字解释参考
sàng①丧失;失去。《鱼我所欲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耳。”②丧亡;灭亡。《六国论》:“五国既~,齐亦不免矣。”③葬;安葬。《寡人之于国也》:“是使民养生~死无憾也。”sāng丧事。《殽之战》:“秦不哀吾~而伐吾同姓。”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ǎn(1)胆囊的通称。(2)(~儿)胆量:~怯|~大心细|~小如鼠|壮壮~儿。(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热水瓶的~。【胆矾】含有五个分子结晶水的硫酸铜。蓝色结晶体,在干燥空气中,逐渐风化。可以制电池、颜料,又可以做媒染剂、杀虫剂。也叫蓝矾。【胆敢】竟有胆量敢于:敌人~来侵犯,坚决把它消灭光。【胆固醇】醇的一种,白色的结晶,质地软。人的胆汁、神经组织、血液中含胆固醇较多。在日光的紫外线的作用下,能变成维生素D。是合成性激素的重要原料。胆固醇代谢失调会引起动脉硬化和胆石病。【胆管】肝脏的输出管,在肝脏内者为肝内胆管,至肝外汇集成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相连接。肝脏内生成的胆汁通过它流入十二指肠。【胆寒】害怕。【胆碱】有机化合物,是无色浆状液体,有强碱性。含在动植物体内,对脂肪代谢起重要作用。【胆力】胆量和魄力。【胆量】不怕危险的精神;勇气。【胆略】勇气和智谋:~过人。【胆囊】储存胆汗的囊状器官,长在肝脏右叶的下前方,与胆管相连接。通称胆或苦胆。【胆瓶】颈部细长而腹部大的花瓶,形状有点象胆。【胆气】胆量和气势。【胆怯】胆小;畏缩。【胆石病】胆囊内形成胆石的病。胆石是由胆固醇、胆色素、钙盐等构成的球状物,坚硬如石,能引起剧烈腹痛,有时引起黄疸。【胆识】胆量和见识。【胆胀瘟】<方>牛瘟。【胆汁】由肝脏产生的消化液,有苦味,黄褐色或绿色,储存在胆囊中。能促进脂肪的分解、皂化和吸收。【胆子】胆量:~不小。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xiāo①熔化金属。《过秦论》:“~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②消减;消散;消失。《滕王阁序》:“云~雨霁,彩彻区明。”【销落】哀落;散落。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ún①迷信指能离开身体而存在的人的精神。《国殇》:“~魄毅兮为鬼雄。”《孔雀东南飞》:“~去尸长留。”②泛指物类的精灵;精神。范成大《风止》:“柳~花魄都无恙,依旧商量作好春。”③心灵;心神。苏轼《予以事系御史台狱》:“梦绕云山心似鹿,~飞汤火命如鸡。”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