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带重还
读音(发音): shí dài zhòng huán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
出处(典故):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裴度》。
示例:
拾带重还成语接龙
- 骇浪惊涛
- 海不扬波
- 海涸石烂
- 海怀霞想
- 海底捞月
- 海底捞针
- 海角天涯
- 海沸波翻
- 海角天隅
- 海枯见底
- 海沸河翻
- 海枯石烂
- 海沸江翻
- 海阔天高
- 海沸山崩
- 海阔天空
- 海沸山裂
- 海北天南
- 海立云垂
- 海沸山摇
- 海不波溢
- 海盟山咒
- 海涵地负
- 海内鼎沸
- 海内无双
- 海纳百川
- 海桑陵谷
- 海市蜃楼
- 海誓山盟
- 海水难量
第一个字为"拾"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带"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重"的成语
- 安土重旧
- 安故重迁
- 安土重居
- 安土重迁
- 百舍重茧
- 百舍重趼
- 卑辞重币
- 人间重晚晴
- 沉谋重虑
- 啖以重利
- 叠矩重规
- 迭矩重规
- 恩有重报
- 繁刑重赋
- 高官重禄
- 高爵重禄
- 高位重禄
- 故伎重演
- 故技重演
- 顾虑重重
- 邯郸重步
- 昏镜重明
- 昏镜重磨
- 兼官重绂
- 兼朱重紫
- 敬贤重士
- 久别重逢
- 旧话重提
- 旧事重提
- 旧地重游
- 旧调重弹
- 旧雨重逢
- 居不重席
- 居不重茵
- 卷土重来
- 老调重弹
- 老调重谈
- 累屋重架
- 名德重望
- 浓墨重彩
- 破镜重合
- 破镜重圆
- 千钧重负
- 轻财重士
- 轻财重义
- 轻怜重惜
- 轻死重气
- 轻死重义
- 轻身重义
- 轻生重义
- 日月重光
- 如释重负
- 若释重负
- 深仇重怨
- 深惟重虑
- 拾带重还
- 食不重肉
- 食不重味
- 手足重茧
- 疏财重义
- 双足重茧
- 铜盘重肉
- 无所重轻
- 无足重轻
- 心腹重患
- 心事重重
- 朽骨重肉
- 远涉重洋
- 尊师重道
- 坐不重席
第四个字为"还"的成语
拾带重还相关推荐
成语"拾带重还"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拾带重还"逐字解释参考
2shí‘十’的大写。参看〖数字〗。【拾掇】<轻>(1)整理;归拢:屋里~得整整齐齐的。(2)修理:~钟表。(3)<口>惩治。【拾荒】因生活贫困而拾取柴草、田地间遗留的谷物、别人扔掉的废品等。【拾零】指把某方面的零碎的材料收集起来(多用于标题)。【拾取】拾1①:在海岸上~贝壳。【拾遗】(1)拾取别人失落的东西:路不~。(2)补充别人著作中的缺漏:《本草纲目~》。(3)唐代谏官名。【拾音器】电唱机中把唱针的振动变成电能的装置。连在放大器上由扬声器发出声音。最常见的有电磁式和晶体式两种,电磁式的由磁铁、线圈和装唱针的振动铁架构成,晶体式的用石英或酒石酸盐等有压电效应的晶体制成。也叫电唱头。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dài①腰带;衣带;带子。《公输》:“子墨子解~为城,以牒为械。”②偑带;带着。《涉江》:“~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鸿门宴》:“哙即~剑拥盾入军门。”③围绕;环绕。《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左右。”④附着;含着;夹杂着。孔稚珪《北山移文》:“风云凄其~愤,石泉咽而下怆。”⑤兼任;兼带。《梁书·曹景宗传》:“复以为征虏中兵参军,~冯翊太守。”⑥指附近相连的地区。《宋史·李纲传》:“如鼎澧岳鄂若荆南一~,皆当屯宿重兵,倚为形势。”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òng①重,与“轻”相对。《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而道远。”【又】以……为重。《五蠹》:“子孙累世絜驾,故人~之。”②重要;重大。《〈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于三十年前。”【又】重要作用。《五人墓碑记》:“匹夫之有无~于社稷也。”③重视;看重。《琵琶行》:“商人~利轻别离。”④贵重。《过秦论》:“不爱珍器~宝肥饶之地。”⑤严重。《狱中杂记》:“情罪~者反出在外。”⑥严格。《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以周。”⑦庄重。《论语·学而》:“君子不~则不威,学则不固。”⑧尊重。《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士。”⑨更加;加重。《苏武传》:“见犯乃死,~辱国。”chóng①重叠。《三峡》:“~岩叠嶂,隐天蔽日。”②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茅。”③重新;再次。《琵琶行》:“添酒回灯~开宴。”④拖累;牵连。《汉书·荆燕吴传赞》:“事发相~,岂不危哉。”【重民】农民。【重泉】⒈水极深的地方。⒉黄泉。【重舌】古代指通晓外族语言并能够口译的人。【重身】怀孕。【重阴】⒈浓云密布的阴天。⒉地下。【重足】迭足而立,不敢前进。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ái①返回;回来;回去。《荆轲刺秦王》:“壮士一去兮不复~。”《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又】交还;归还。《伶官传序》:“入于太庙,~矢先王。”【又】偿还。《哨遍·高祖还乡》:“~酒债,偷量了豆几斛。”②通“环”,环绕;围绕。《荆轲刺秦王》:“秦王~柱而走。”③再;又。《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来就菊花。”④反而;却。刘禹锡《竹枝词》:“道是无晴~有晴。”⑤仍然;还是。《兵车行》:“归来头白~戍边。”《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酹江月。”xuán①旋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走。”②轻快敏捷的样子。《诗经·还》:“子之~兮。”③迅速。《汉书·董仲舒传》:“此皆可使~至而立有效者也。”hái①依然;仍然。杜甫《泛江》:“乱离~奏乐,飘泊且听歌。”②再;更。《荀子·王霸》:“如是则舜禹~至,王业~起。”③还是。杨万里《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月是一团~两团?”【还首】自归请罪。【还轸】乘车周迴。轸,车后横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