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捞针
读音(发音): shuǐ dǐ lāo zhēn
详细解释(意思):在水底下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出处(典故): 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
示例: 就是小儿侥幸脱体,也是~,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水底捞针成语接龙
- 真赃实犯
- 阵马风樯
- 针尖对麦芒
- 真金不怕火
- 真人不露相
- 振振有词
- 振兴
- 振奋
- 振臂高呼
- 枕戈泣血
- 镇定如常
- 镇定自若
- 真挚
- 真知灼见
- 镇定
- 真正
- 振振有辞
- 真率
- 真心实意
- 真老虎
- 真心
- 真迹
- 真像
- 真货
- 真象
- 真话
- 真相
- 真确
- 真嗓
- 真发
第一个字为"水"的成语
- 水火不兼容
- 水火不相容
- 水中捉月
- 水碧山青
- 水菜不交
- 水长船高
- 水到渠成
- 水到鱼行
- 水滴石穿
- 水底捞月
- 水底捞针
- 水底摸月
- 水洁冰清
- 水底纳瓜
- 水尽鹅飞
- 水调歌头
- 水尽山穷
- 水光山色
- 水过鸭背
- 水晶灯笼
- 水净鹅飞
- 水火兵虫
- 水枯石烂
- 水火不避
- 水阔山高
- 水火不辞
- 水来土掩
- 水火无交
- 水里纳瓜
- 水火无情
- 水流花落
- 水火之中
- 水流花谢
- 水流云散
- 水满金山
- 水漫金山
- 水米无干
- 水米无交
- 水明山秀
- 水陆毕陈
- 水磨工夫
- 水陆杂陈
- 水母目虾
- 水落归漕
- 水木清华
- 水佩风裳
- 水落归槽
- 水清无鱼
- 水落石出
- 水穷山尽
- 水土不服
- 水乳交融
- 水楔不通
- 水泄不漏
- 水软山温
- 水泄不通
- 水色山光
- 水泄不透
- 水深火热
- 水洩不通
- 水剩山残
- 水性杨花
- 水石清华
- 水秀山明
- 水宿风餐
- 水远山长
- 水宿山行
- 水远山遥
- 水天一色
- 水月观音
- 水月镜花
- 水涨船高
- 水中捞月
- 水中著盐
第二个字为"底"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捞"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针"的成语
水底捞针相关推荐
成语"水底捞针"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水底捞针"逐字解释参考
shuǐ①水。《劝学》:“冰,~为之,而寒于~。”②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西流。”③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陆并进,追操至南郡。”④水灾。《女娲补天》:“~浩洋而不息。”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ǐ①底部;底面。《小石潭记》:“全石以为~。”②里面;下面。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当滑,幽咽泉流冰下难。”③原稿;草稿。如“底本”。④末尾;尽头。如“年底”。⑤到;到达。《列子·天瑞》:“~春披裘。”⑥停滞。柳宗元《天说》:“人之血气败逆壅~。”⑦何;什么。《乐府诗集·秋歌》:“寒衣尚未了,郎唤侬~为?”⑧相当于“的”。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āo(1)从水或其他液体里取东西:打~|~饭|~鱼。(2)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趁机~一把。(3)<方>顺手拉或拿。【捞本】(~儿)赌博时赢回输掉的本钱,泛指采取办法把损失了的补偿上(多含贬义)。【捞稻草】快要淹死的人连一根稻草也要抓住。比喻在绝境中作徒劳无益的挣扎。【捞摸】<轻><口>在水里寻找,借指攫取非分利益。【捞着】得到机会(做某事):那天的联欢会,我没~参加。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zhēn①缝纫用的针。《促织》:“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芥。”②治病用的金属针。《扁鹊见蔡桓公》:“在肌肤,~石之所及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