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脂抹粉
读音(发音): tú zhī mǒ fěn
详细解释(意思):脂:胭脂。搽胭脂抹粉。指妇女打扮。也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
出处(典故):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赵县君乔送黄柑》:“其涂脂抹粉,惯卖风情,挑逗那富家郎君。”
示例: 我照作品的年月看下去,这些不肯~的青年们的魂灵便依次屹立在我眼前。 ★鲁迅《野草·一觉》
涂脂抹粉成语接龙
- 分别部居
- 分别门户
- 分钗断带
- 分钗劈凤
- 分钗破镜
- 分床同梦
- 分寸之末
- 分道扬镳
- 分内之事
- 分而治之
- 分外妖娆
- 分房减口
- 分崩离析
- 分毫析厘
- 分风劈流
- 分劳赴功
- 分甘共苦
- 分厘毫丝
- 分花拂柳
- 分甘绝少
- 分路扬镳
- 分花约柳
- 分甘同苦
- 分化瓦解
- 分茅赐土
- 分工合作
- 分家析产
- 分茅列土
- 分毫不差
- 分斤掰两
第一个字为"涂"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脂"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抹"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粉"的成语
涂脂抹粉相关推荐
成语"涂脂抹粉"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涂脂抹粉"逐字解释参考
tú①泥;泥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为羹。”②特指封泥,古代公私简牍的封闭处盖有印章的泥块。《吕氏春秋·适威》:“故民之于上也,若玺之于~也。”③道路。周密《观潮》:“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④涂沫;涂饰。《论衡·幸偶》:“均之地也,或基殿堂,或~轩户。”⑤玷污;污染。班固《西都赋》:“雷奔电激,草木~地。”⑥塞;堵住。王守仁《尊经阁记》:“没溺于浅闻小见,以~天下之耳目。”【涂车】泥车,古代送葬之物。【涂泥】⒈湿润的泥土。⒉泥泞地。【涂炭】⒈烂泥与炭火。比喻困苦灾难,如同陷入烂泥和坠入火中。⒉比喻肮脏;污秽【涂涂】浓厚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动植物所含的油质。《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②用脂膏涂车轴,使其润滑。杜甫《赤谷》:“我车已载~。”③胭脂。《史记·佞幸列传》:“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鸃,贝带,傅~粉。”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ǒ(1)涂抹:~粉|~上点药膏|~一层糨糊◇月光在淡灰色的墙上~了一层银色。(2)擦:他吃完饭把嘴一~就走了。(3)勾掉;除去;不计在内:~杀|~零|把这行字~了。另见mā;mò。【抹脖子】拿刀割脖子(多指自杀)。【抹布】擦器物用的布块等。【抹搭】<轻><方>(眼皮)向下而不合拢:~着眼皮。【抹黑】涂抹黑色,比喻丑化。【抹脸】<口>突然改变脸色,多指由和气变得严厉:抹不下脸来(碍于情面,不能严厉以待)。【抹零】(~儿)付钱时不计算整数之外的尾数。【抹面】在建筑物的表面抹上泥、石灰、水泥等材料,有时再刷上灰浆或做出各种花纹。【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一笔~|这个事实谁也~不了。【抹煞】同〖抹杀〗。【抹香鲸】鲸的一种,身体大,重达60-80吨,头部很大,约占全身长的三分之一,上颌略象桶,无齿,下颌小,有齿,喷水孔在头背侧前端,体淡黑色,略带赤褐色,腹部色淡。脂肪可制油和蜡。肠内的分泌物叫做龙涎香,是贵重的香料。【抹子】瓦工用来抹灰泥的器具。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fěn①细末,特指化妆用的粉末。《林黛玉进贾府》:“越显得面如傅~。”②用谷物粉末制成的食品。武汉臣《老生儿》:“宰下羊,漏下~,蒸下馒头。”③动涂饰;粉饰。王之道《浣溪沙·赋春雪追和东坡韵四首》:“松毛~白老翁须。”④碾碎;砸碎。于谦《石头吟》:“~身碎骨浑不怕。”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